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民情关注
 
加大力度整治街边店噪音
 
发表时间:2004-10-14 11:21:28  来源:
 
    最近,市民对市区某些街边店噪音的投诉增多,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明查暗访。
    学校墙外石材店噪音大 老师上课喊哑嗓子
    近段时间,市第5中学的老师们反映说,他们讲课时感到很辛苦———与学校一墙之隔的马路边多是石材加工店,噪音不断,使陷入噪音包围之中的师生教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日,记者再次接到该校一位老师的投诉,便在一天早上赶到该校。此时,街边的石材店已经开始营业,电锯切割石材的刺耳噪音此起彼伏。有学生说,由于这些店出现的噪音,上课的学生和老师们的耳朵便无法清静,老师上课要扯着喉咙讲话,否则,学生就听不到。据该校一位负责人说,他们曾向有关部门多次反映,建议将这些存在严重噪音污染源的门店搬迁到远离校园的地方经营。去年,有一间噪音大的石材店搬到了马路对面,但还有10来间店仍然在此营业。好在眼下此地将很快重新规划,方案已经上报有关部门。“这也许能够彻底解决噪音问题。”该负责人期望道。
    有些大排档夜间吵闹 周边居民难以安睡
    今夏以来,气候炎热异常,市区许多在居民住宅区临街开设的饮食店档天天通宵营业,比如,市区河南岸新岸路、螺仔湖路一带的街边大排档每天晚上食客不断。有一些店在门外摆出餐桌,常有人因过量饮酒大呼小叫,甚至砸桌子拍板凳,搅得左邻右舍难以静心休息。
    在市区桥东下板塘综合市场周边老城区,设在此地的一些饮食店档经常在店外杀鸡宰鸭、洗洗涮涮。有的厨房也未按规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和减噪消声装置,油烟随风飘进周边居民家里,而噪音让街坊四邻难以忍受。
    记者在对大排档噪音扰民问题暗访时,还发现少数经营夜宵生意的街边饮食店档,即使店面宽敞,却也将餐台摆到店门外占道经营。在下埔南三街,虽已是深夜,少数夜排档把七八张餐台摆在路边,喝酒、划拳、嬉戏、打闹声让人心烦。据一位居民反映,楼上住宅的居民对此都有怨言。一些有条件的居民都已陆续搬迁。有关部门也曾多次检查和警告,但仍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手机专卖店促销音响噪音屡禁不止
    在市区繁华地段之一的麦科特大道以东,人人乐商场至德赛大道下埔路口一带,属于商住混合区,新建的高层住宅底层均已成为各商家纷争之地。然而,随着一间间手机专卖店的相继开业,每到傍晚,沿街阵阵刺耳的音响噪音常常搞得周边居民心烦意乱。尤其在双休日,商家为拉客造势,音响、喇叭一个比一个响。一些专卖店门口,站着几个年轻人,一边用力拍手,一边通过高倍扩音器高声邀请行人,或不停地播放劲歌劲曲,吵得相距数十米远的高层屋宇居民,也不得不窗门紧闭。附近居民投诉多次,但每次投诉效果顶多是当场有效,只要检查人员一走,噪音依旧。
    治理噪音还须齐抓共管
    街边店噪音问题突出,难以有效制止的原因在哪?记者日前走访了市城管办。据了解,市城管办及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一直对此十分重视。为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他们于1999年底就开通了城管110投诉热线,24小时专人值班,每逢有群众投诉街边店噪音扰民,第一时间派城管队员立即出动予以制止,并随时将群众投诉转给相关职能部门,然而少数街边店的噪音污染问题依旧。对此,环保部门也有苦难言。按照有关法规规定环保部门执法权限有限,如歌舞厅、酒吧、街边店夜间占道经营等噪音问题,需要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联合整治,才能见成效。
    有关负责人认为,噪音扰民处理效果不佳根源在于:一是部分经营户的文明经商意识、社会公德和城市意识不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二是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力度不够;三是对违规经营、无证经营现象处罚力度不够。
    噪音扰民的问题可以说已成为一个顽疾,我们希望这些商家在招揽顾客的同时,不要以损害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为代价,同时更希望有关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对整治不力的部门须追究其领导责任,这样才能彻底根除这一顽疾。
   本报记者 秦 莉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