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必须通过加强对自身的教育管理,带动农民提高素质,形成文明的村风民风,体现现代农民的新风貌。
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加快经济发展是获取广大群众拥护的重要基础,是赢得广大群众认同的威信之源。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群众愿意接受的发展模式,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明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思路。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鼓励和帮扶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积极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积极探索和开展有实质内容、思想进步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如评选文明村、好媳妇、五好家庭活动和成立红白理事会群众性组织等。一是要有计划地在村(居)委会、厂矿、企业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对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村风民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每逢节日要举办大型文晚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积极营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舆论环境,及时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党员、鼓舞群众。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三是要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俗,弘扬传统美德。四是要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搞好社会治安,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惠阳区镇隆镇党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