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陈志尚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撰文认为,“以人为本”的“人”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和人民两层含义;“本”主要是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充分就业能使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俞宪忠在《齐鲁学刊》撰文认为,充分就业是指凡是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得到一份较满意的就业岗位,人力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充分就业终极价值在于:权利保证、经济支撑、和谐发展、消解冲突。依靠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无法解决农村过剩人口的就业问题,只有靠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和服务经济等发展路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文化是研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杨悦在《贵州社会科学》撰文指出,由于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和全球化的蔓延、社会变革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社会的发展、发展观的转变,文化越来越成为研究经济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特别是在跨地区、跨文化的经济活动中,文化甚至成为直接影响经济决策和绩效的因素。文化成本,就是在跨文化经济活动中,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在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期,要降低文化成本,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传统文化,其次要学习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再次在制度创新中必须考量和评估文化成本的作用和效应。
公民文化建设是一项根本的社会使命
黄湘莲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撰文指出,社会变革又对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公民文化的建设,才能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以及社会的整体文明。公民文化建设既是一项根本的社会使命,也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