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外来工的精神诉求应得到尊重
 
发表时间:2005-12-07 10:06:26  来源:
 
    如今的外来工不再只关心每个月挣多少钱了,他们也想融入城市,凭他们的满腔热情或一技之长去帮助别人。在日前举行的“和谐惠州·真情移动”——情系外来工志愿服务活动中,外来工宋蕾、苏昌龙等表达了他们的精神诉求(见本报12月5日A3版报道)。 

    如果说现阶段城乡之间依然明显地存在着“鸿沟”的话,那么这种鸿沟绝不仅仅是指经济方面,也包括精神权利。在许多城市,大部分外来工的精神生活处在“非城非乡”的悬置状态。虽然城市提供给了他们一个工作岗位,但他们却感到很难触摸到“看上去很美”的都市繁华,因此他们把自己当作城市的匆匆过客,只顾埋头干活,不关心社会,不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不是他们不愿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而是一些市民不愿接纳他们,或多或少伤害了他们的感情,阻碍了他们对城市的心理认同。虽然,外来工同样为城市发展出了力、纳了税,但与有户籍的市民相比,他们或是平等就业权受到一定限制,或是很少能享受到社会福利,或是面临防范式的管理。这些都只能助长外来工的过客心态,令他们进一步与城市疏远。

    令人欣喜的是,外来工的精神问题越来越得到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他们认为,艰难的生存状况和陌生的城市使外来工饱受心理疾患之苦,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应当说,现在的外来工大多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年轻一代,受教育的程度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权利,如积极参加城市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与当地人建立经常性的社会交往关系,甚至加入当地的一些社会组织等。我们应该尊重和满足他们的精神诉求,让他们尽快融入这个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