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在扶贫工作中,改变扶持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实现长效脱贫,防止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甚至“越扶越贫”等现象的出现,医治了“返贫怪圈”。
过去,博罗县对贫困村的帮扶往往是支持办公经费、修路造桥、救济个别贫困村民等,思路主要局限于短期扶贫、短效扶贫。从1992年至2002年10年间,该县帮扶贫困村的款项和实物等投入累计达一亿多元,但到2003年仍有95个贫困村。为改变这种状况,博罗县委、县政府按照“风险小、效益高、易管理”的要求,集中扶贫资金,以股份制的形式,建设了一批长效扶贫项目:一是建设厂房和商住楼出租。二是发展资源开发型项目。三是建设固本强基扶贫工业园。其中最明显的一项创新就是集中使用扶贫款项统一兴建扶贫工业园,改变了以往“撒胡椒粉”的分散扶贫方式,增强了贫困村自我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博罗县还变传统的“输血扶贫”为“智力扶贫”,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举办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技术技能培训班,从根子上扶贫,取得一定成效。
扶贫助困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只有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实现脱贫致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博罗县委办 林宝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