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4日,全国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切实抓好冬种,帮助农民增收的做法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这表明市委、市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致力建设和谐惠州、安康惠州等方面所作的努力正显现成效。
事实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节点是帮助农民增收,农民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了,农村才能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才能协调发展。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包括冬种马铃薯、梅菜、甜玉米等在内的特色农业,千方百计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惠东县冬种优质马铃薯,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21元;惠城区矮陂镇冬种梅菜,全镇农民人均增收上千元。冬季农业开发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从我市、全省及全国的经验看,帮助农民增收的关键是根据各地资源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农业开发项目,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农民增收才有切实保障。
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之一是要把大市场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这个问题解决好。我市的马铃薯、梅菜等开发项目的成功,在很大意义上得益于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这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户与大市场连接了起来。同时,农业开发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解决好用地与养地的关系,不能搞掠夺式经营。惟有如此,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才能获取最大的开发效益,农民才能实现持续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