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陈江灯饰光耀世界
 
发表时间:2006-09-06 10:43:10  来源:
 
    优质服务助推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软环境是一个关键。而软环境中最关键的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对于这个问题,从我们的书记、主任到一般干部都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那就是办事处要像酒店的服务员一样,服务好每一个企业。”陈江街道办事处主任凌剑平对记者说。陈江不管是哪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转变观念,从过去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变为热情的服务者,努力实现从审批服务向贴心服务、从等待服务向靠前服务、从低效服务向高效服务的转变,在招商引资工作过程中实现“零收费、零等候”及“全过程、全天候”的“两零、两全”服务。这一系列优质服务措施在投资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

    大欣集团公司总管周勇全告诉记者:“陈江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对企业的服务。企业有什么困难,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随叫随到。”他给记者举了几个“随叫随到”的例子:通讯电缆通过大欣工业区,限制了大欣的发展,办事处立即出面协调,使通讯电缆改道,大欣集团顺利地建成了第二至第七厂区。有一段时期,大欣有30多个员工在工业区附近的镇隆镇属地民房租住,一天晚上因没有镇隆镇的暂住证被当作“三无”人员处理。当时分管工业的领导接到电话后连夜赶到镇隆协调,办事处出钱为每个员工补办了暂住证,令员工及公司领导感动不已。事后,这位领导打电话给周勇全:“以后出现什么困难,都要及时告诉我,我随叫随到。”2003年大欣在罗群购地建第九工业区时,在征地、平整土地、施工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麻烦,时任陈江镇委书记陈小灵(现为街道党工委书记)和镇长凌剑平(现为街道办事处主任)亲自过问,并亲自主持在工地召开办公现场会,解决有关问题,使该工业区当年购地当年建成。

    台资企业蔚盛集团同样感受到陈江的优质服务。有一段时期,蔚盛现金不足,要到外地提款发工资,当时的陈江公安分局领导知道后,派民警无偿押送运钞车。蔚盛老板很感动,当年将台湾的10家配套企业引来陈江。

  “我们对所有企业服务,都是随叫随到。比如,有的企业员工子女要在陈江上学,办事处领导亲自解决学位问题,并尽量给予费用优惠。再如,有的灯饰厂缺技术工人,我们马上与惠州及外地一些技校联系,给企业和学校搭上供需桥梁。”街道办事处企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建设和谐企业出谋划策”

    企业投产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办事处的服务由“救急”式服务转向“参谋”式服务,周勇全将后者称为“软服务”,他说:“办事处帮助企业规范管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凝聚人心,等等,其目的与企业一致,即建立和谐企业,让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这种服务是更高层次服务,企业需要这种服务。”陈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引导大欣建立党、团、工会组织,并成立了女工委员会;为了维护大欣稳定和人员安全,派出所在大欣设置了治安亭,民警日夜巡逻;为了增强外来工法律意识,维护外来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司法所在大欣成立了法律服务室,工会和劳动部门成立了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为了化解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矛盾,建立其和谐关系,司法所还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道工会还帮助大欣工会开展了厂务公开。“办事处在这里设这些机构和组织,不给我们增加负担,为我们提供无偿服务。比如,办事处叫我们搞厂务公开,首先拿出了3000多元钱帮我们建好了厂务公开栏。再如,办事处在大欣开展计生和防艾宣传,自己掏钱制作和张贴宣传画,同时花钱在大欣生活区安装了避孕套自动发放机,等等。”他告诉记者,陈小灵书记、凌剑平主任还亲自参加大欣党支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给党员上党课;他们每次都参加大欣举办的同乐晚会,与外来工们同欢乐,给他们以鼓舞,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凝聚力。“有了这些组织机构保驾护航,这些年大欣没有发生一起劳资纠纷、打架斗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感谢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这种软服务是花钱买不到的!”周勇全感慨地说。

    陈江的优质服务打动了投资商,令他们坚定在陈江发展的信心,将企业做大做强,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欣工业区:10年扩大10倍
 
    陈江灯饰产业发展历史,是从大欣工业区破土开始的。

    那是1991年的事,大欣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市台商协会会长张秋进当年考察了福建、东莞、深圳、陈江,最后选定在陈江落户。原来,当时的陈江镇的领导有意搞产业集群,而灯饰是产业链条长、中间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明显的产业,稍加培育,极易形成产业集群。张秋进的目标与办事处的目标不谋而合。于是在陈江村一个名叫大古岭的地方购地6.5万平方米,回台湾引来6家相关联的企业同时建厂投产。办事处领导看到了大欣的发展势头和灯饰产业的前景,建议大欣扩大规模,并在周围预留90多万平方米土地用来发展灯饰产业。1994年,大欣增资建成占地40万平方米的第二、三工业区,1996年再增资建成占地53万平方米的第四、五、六、七工业区,至此大欣工业区扩大至100万平方米,已将大古岭预留的空间用足。2003年在罗群购地20多万平方米,建立第九工业区。大欣落户10多年时间以10倍以上的速度发展。目前整个大欣工业区占地150多万平方米。

    陈江引导大欣按灯饰产业集群模式来规划发展,采取“筑巢引凤”方式,以灯饰产业链条来引进配套企业。大欣在自己的工业区也载梧桐来引凤凰。大欣负责投资建厂房,同时建生活配套设施,来引进配套企业。1994年第二、三工业区和商业休闲生活区一建成,就引来了10多家配套企业;1996年第四、五、六、七工业区一建成,就有16家配套企业进驻;2003年第九工业区一建成,就有4家配套企业落户。

    大欣集团还鼓励自己员工有条件出来创办配套企业。李俊原在大欣集团打工,后来出来创办胜阳灯饰厂,成为大欣配套企业,今年6月被中国照明协会评为“中国照明灯饰行业质量与品牌100强”。据不完全统计,有10多家配套企业的老板是从大欣出来的,有人戏称,大欣盛产“打工者老板”。

    至2006年6月,大欣拥有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40多家,员工达1万人,年产值约20亿元,为陈江灯饰产业集群形成提供了支点和平台。

    如今,走进大欣工业区,就像走进一座灯饰城,一边是现代化生产区,一边是度假村、高尔夫球练习场、跑马场、游泳池、钓虾场、商业街、影剧院、购物中心,这里既是生产的理想之地,也是生活休闲的好地方。
 
 
    蔚盛集团:年产值4.3亿元
 
    青春村党支部书记黄瑞强感慨地说,没想到,不到几年功夫,以农业为主的青春村眨眼就变成了灯饰城。

    话说1992年,台湾源高电器有限公司老总到台山、东莞、惠东等地考察后,到青春村考察时一眼就相中了。这里靠惠樟公路,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适宜灯饰企业大规模发展。源高老板回台湾引进10家配套企业结伴而来,1993年首期建设占地18.5万平方米的工业区,组建以生产灯饰为主的蔚盛集团。10多年来,源高和10家配套企业个个都增资扩产,使工业区面积扩大至20万平方米,员工达2.5万人,年产值达4.3亿元。其中,源高2000年在工业区墙外再购地1.7万平方米建厂房,2004年在罗群购地9.5万平方米建新工业区。

    蔚盛的落户,改变了青春村,一些村民“洗脚上田”进厂做工,几年后怀着一身技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出来自己做老板,创办灯饰配套企业。源高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源高的配套企业达20多家,其中本土民营企业占了一半;源高的产品生产部件40%都可以在青春村采购到。

    由于大欣、蔚盛的龙头带动,陈江的灯饰企业目前达到100多家,灯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6.29亿元,占全街道工业总产值的13%。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何运平 王守勇    通讯员凌伟强 廖凤婷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