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农民看病何时不再愁
 
发表时间:2006-08-11 10:19:46  来源:
 
    7月26日至28日,省人大调研组对我市农村卫生站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实施省人大《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议案》和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站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某些镇、村的医疗条件仍相当简陋,不能满足农民寻医问药的需求,群众普遍反映看病贵、医疗费负担重等。
 
情况介绍
 
    近几年来,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改造,缓解农民“就医难”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市财政从2004年起至2009年,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薄弱乡镇卫生院改造。两年多来,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办公设施、医疗设备等得到了明显改善,开设了新的诊疗项目,提高了诊断与治疗水平,增强了应付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就医成本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就医难”问题。为支持农村卫生站建设,市政府对村卫生站医生实行补助制度,从今年起每年安排675.6万元用于村医生补助。

    村里设了卫生站,村民看病方便多了

    惠城区芦洲镇地处东江河畔,与博罗县的泰美镇、观音阁镇一水相隔。在这里,人们出行工具主要是摩托车和轮船,因为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也没有一座通往彼岸的桥。在这个交通不便的乡镇,群众最怕的是生病。

    过去,因村里没有卫生站,村民大小病都要跑到山外去治,若得了小病大多数村民都撑着,很容易就拖成了大病;而遇上大病,就更束手无策了。当地人告诉记者,早些年有一个村的一名产妇快要临产了,当晚,丈夫摸着漆黑的黄土路,用摩托车载着她去镇卫生院,结果一路颠簸,险些闹出人命。2005年1月,芦洲镇卫生院才购置了首部救护车。

    7月26日,调研组一行来到芦洲镇岚田村卫生站,看见的卫生站虽然说不上有规模,但还有雪白的墙壁、明亮的窗户、整洁的病床、一系列崭新的医疗设备,医疗条件改善了许多。一农妇说,她们现在有什么不舒服都可以来这里看,这里环境好,收费不贵,晚上若是有什么急病,一个电话过去,村医还会上门服务,比过去方便多了。

    芦洲镇方镇长介绍,镇里有19个村,其中13个村未设卫生站,原来已设的6个村卫生站条件比较差,今年6月对这些村卫生站进行了改造,如今村民就医环境有了很大改变,群众的小病小痛基本得到了解决。

    今年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127.4万人,缓解和减轻了农民看病难及经济压力问题

    自2003年10月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能移交卫生部门后,2004年7月全面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6年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127.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73.2%,全市有4.28万参合农民享受到了住院报销,报销住院费用5157万元,有1128位农民享受了农村合作医疗救助。我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农村看病难以及“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惠城区芦洲镇岚田村村民50多岁的钟明光告诉记者,他家有6口人,从2004年7月开始参保。去年他老婆因为身体不适,送到博罗县观音阁镇人民医院检查,诊断是子宫肿瘤,于是送往市中心人民医院做手术,花去医疗费4000多元,幸亏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1600多元,减轻了一些经济压力。
 
现场见闻
 
    芦洲医院:硬件设施差、人才匮乏,负债经营,两年招不进一个人

    据悉,芦洲医院只有4个科室,X光机、B超等医疗设备都是被别的医院淘汰后赠送的,目前化验室还面临无人上班的尴尬局面。因为医院条件差,原在化验室工作的临时工在医院送他进修后就离开了,而医院又招不进人,所以化验室人员只能空缺。芦洲医院的马院长告诉记者,医院整整两年都招不进一个人了,医院具有执业资格的只有4个人,在岗的22名职工中,只有一名大专生。

    另外,由于医院的硬件设施差,很多镇里的孕产妇都不到芦洲医院分娩,情愿到一水之隔条件较好的博罗县观音阁医院去。马院长透露,芦洲医院现在是负债经营,每个月都亏损,最少的一个月就亏了1.5万元。
白花镇坦塘村卫生站

    暂借村委会用作诊室,农民就医路途远,卫生站难以发挥作用

    惠东县白花镇坦塘村卫生站,以前一直是在学校的危房里办公,前段时间因受台风影响,周围的房子倒塌了二三间。所以,半个月前,卫生站搬迁到村委会,暂时借用村委会的办公地方给群众看病。但是,这样的话就出现了很尴尬的局面:一是造成村委会没地方办公,卫生站又没有经费建房,还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办;二是村委会的位置比较偏僻,离最远的黄沙塘村(自然村)有4公里,群众看病很不方便。“不少群众跟我抱怨,说看病太远了很不方便,特别是老人,他们本来走路就不方便,坐摩托车道路又颠簸,老人家受不了的。”卫生站的邱医生说,“所以,我经常要出诊,有时一天出诊五六次,都是给行动不方便的老人看病。”

    村 民:医药费太贵;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偏低;病不起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确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我们穷人还是病不起,如今的医药费太贵了。一旦得重病,40%的补偿额远不够填补昂贵医药费;如果是患小病也同样病不起,动不动就是几十元上百元,而且是自己掏荷包,没住院是没得报销的。”博罗县柏塘镇黄塘村一村民说道。

    博罗县柏塘镇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的林主任告诉记者,她刚接到参保的本镇石湖村廖先生替他8个月大的女儿申请报销住院费。廖先生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6月20日到7月26日一直在广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住院费高达91820元。根据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参保的廖先生获得农村合作医疗的最高补偿额6000元;另外,柏塘镇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替他申请了农村合作医疗救助金5000元,加起来也只有1.1万元,还要负担高达8万多元的住院费,这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存在问题
 
    【问题一】村医素质偏低、配套医疗设备跟不上

    我市2005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市1039个行政村中,没有卫生站的有284个,业务用房不符合设置要求的有519个,需新建和改造的村卫生站有803个。在现有的农村卫生站中,大部分基础建设较差,配套的医疗设施跟不上。个别卫生站的三室(诊室、处理室和医疗室)建设还达不到相关要求,部分卫生站房屋陈旧、简陋。

    农村卫生站可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卫生站能否发挥作用,医生是关键。在调研中发现,村卫生站建设面临资金、设备、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进展缓慢,还不能适应农民就医需要。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农村既引不进人,也留不住人。据2005年底对我市农村卫生站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现有的村卫生站中,有410名医生不具备执业资质,达到助理执业医师以上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医疗队伍素质偏低,自然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问题二】配套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制度存在漏洞

    近几年来,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也确实为很多农民减轻了看病负担。但受前两次农村医疗制度改革不完善的影响,一些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理解,心理上对它有某种抗拒;也有不少参保农民认为目前的报销额偏低。因此,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2006年全市还有近3成的农民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目前全市2005年县、镇两级财政配套资金还差14.6万元,2006年还差80万元。配套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产生不利影响,也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有的地方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医疗资金没有封闭运行,监督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不够落实。为防止个别地方借用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捆绑收费、搭车收费,甚至截留挪用农民参保资金,现有的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解决措施
 
    惠州市一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国华,祖籍惠州,是在惠州出生、读小学后移居香港的“家乡人”。刘国华11年如一日从自己辛勤劳作中拿出一部分与家乡父老分享,帮助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11年来,刘国华为惠州、为家乡父老献爱心、捐资助学和投资公益事业的投入累计已超过450万元,去年他还出资600万元建了座“丽新老年康乐中心”,收养和照顾一些孤寡老人。今年中秋节,刘国华又邀请了150位60岁以上的惠州老人到“丽新”欢度中秋节。

    建立专账管理和公示、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运行

    农村合作医疗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看能否管好用好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为此,市卫生局提出要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运行。

    一、建立健全专账管理制度。为农民发放住院补助金或支付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由县或镇账户用支票支付,经办机构不接触现金。做到银行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实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

    二、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情况每月在镇务、村务公开栏公示一次,确保农民的知情权、监管权。

    三、建立健全审计监督制度。县、区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定期检查、监督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改善医疗工作环境和条件,定期对医生组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市卫生局副局长邝文表示,他们将会注重农村卫生站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在卫生站医生的选派上会严把技术准入关,选好医生;还会对农村卫生站的医生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对其业务水平、工作质量、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定期进行考核;尽量为农村卫生站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使其安心在村里工作,为农民提供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另外,还将严格规范卫生站的硬件设施,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卫生站医疗设施跟不上的局面,逐步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医疗机构要价格和收费公开,对患者住院实行“一日一清单制”

    我市卫生主管部门可借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草案提到的做法,医疗机构执行医疗价格和收费公开,对患者住院实行“一日一清单制”。每天通过适当方式向病人或家属提供包括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使用情况,或者是提供费用查询服务,病人出院时,医院还应该提供费用总清单。

    市卫生局还提出建立特定门诊补偿制度,将部分大病门诊治疗费用列入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建立分档筹资和补偿制度,以满足不同的农民需求。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黄秀霞 实习生朱丽婷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