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我们应向王选院士学些什么
 
发表时间:2006-02-22 09:16:53  来源:
 
    2月13日,被誉为“中国现代印刷之父”、当代毕昇的北大教授王选病逝。消息播发后,各地读者以各种方式进行哀悼。一位网友在北大未名论坛留言: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我们是要很好地感谢这位使中国出版业彻底告别“铅与火”时代的杰出人物,但王选院士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先进的现代印刷技术,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深切悼念他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王选院士以毕生的精力为祖国的科技振兴而奋斗,在病重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想着国家。他在2000年10月6日患病后写下的“遗愿”中表示,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与疾病斗争,争取恢复到可以工作的程度,“为国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还表示,一旦疾病不治,坚决要求“安乐死”,“不愿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对祖国的未来,他更是充满信心。他说,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出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这种赤子般的爱国情怀,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从1980年第一本用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样书诞生,到1991年推出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的12年间,许多知识分子热衷职称、出国,甚至迷信国外技术,放弃科学技术研究。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浮躁心态和种种诱惑,王选院士始终保持清醒和冷静;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形势,他更是发扬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他说,我从1975年自己动手做,一直做到1993年的春节,18年没有任何节假日,没有礼拜天,没有元旦,也没有年初一。年初一都在工作。所以我能够体会这样一句名言:“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就再也没有权利像普通人那么生活”。今天,要搞好科技自主创新,或想事业有成,就要有他这种拼搏精神。

    名人是过时的人。这是王选给名人下的定义。他说,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他还说,错误地把院士看成是当前某个学科的学术权威,是没分清楚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他的意思是说,当选院士是过去特定时期在某一学科有过特殊贡献,如果不与时俱进,现在的水平就很难说,将来更要打问号。他的这种说法,虽是针对“院士”而言,但对其他“荣誉”和“头衔”,又何尝不是如此?《颜氏家训》中说: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王选的自知之明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对当今政界、学术界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无疑都有极大的警世作用。

    1993年,当王选院士意识到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已经不如年轻人”时,他作出了自己一生中第6次重大抉择:让年轻人来干! 这一年,他把3位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同时推上研究室主任的位子。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在“遗愿”中提出,“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希望一代代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以德、以才服人,团结奋斗,更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上”。今明两年,地方各级领导班子面临换届,王选院士的“遗愿”更具有现实意义。只要各级领导都能像他那样“爱才如命”,我们的事业就会“一代更比一代强”。

    王选院士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一言难尽,愿其美德永世长存。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