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增强市民凝聚力归宿感
 
发表时间:2005-09-06 09:16:56  来源:
 
    日前,我市的市政建设和民心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河南岸片第一个开放式社区公园绿地建设已完工,吸引大批市民来这里锻炼游玩;塘尾街扩宽工程已竣工通车,缓解了环城西路的车辆堵塞状况;北门公园正在密锣紧鼓抓紧施工;南方医科大学惠州协和医院已进入收尾和设备安装阶段,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市疾控中心、市中心人民医院江北门诊部工程进展顺利……这一切都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市政工程和民心工程的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归宿感。

    近年来,我市还先后兴建了红花湖公园、下埔滨江公园、桥东滨江公园、市民乐园等一批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一批文体场馆,投入大量资金净化西湖水质;整治两江四岸,畅通各大出口,搞好绿化美化,从而一举夺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四块“金牌”,并向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建设功能完备、景色宜人的生态宜居型城市目标迈进。目前我市已经竣工或正在施工的市政建设和民心工程建设项目,正是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的一个部分。

    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各项成果,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归宿感,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建设和谐惠州。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运用多年经济增长所积累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还要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既要保障群众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公共信息的知情权,也要维护群众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公共决策的参与权,扩大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的范围,推进对社会事务的共同管理。

    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归宿感,不仅仅是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也是广大市民责无旁贷的义务。每一位市民包括从五湖四海来到惠州工作和生活的建设者,都要树立主人翁精神,既有“认同感”,又有“归属感”,把惠州作为自己的家园,关心城巿建设和文化、医疗卫生建设,积极对城市建设的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献计献策。积极参与惠州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活动,参与文化经营,开展文化创造,营造和谐社会,共同为建设和谐惠州作出贡献。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