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市各级团组织联系、服务、凝聚青少年的重要任务。
完善工作机制,拓宽工作辐射面
通过建设城乡青年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及青少年学生社团和兴趣团体来延伸团队组织的臂膀,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作影响力。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纳入团队工作的考核体系,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共青团和少先队自身建设,尤其要加强专兼职结合的队伍建设,并在加大少先队基层辅导员培训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志愿辅导员的注册制度,切实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此外,还要加快团队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丰富和拓展社会各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渠道与空间。
以未成年人为本,坚持“三大原则”
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时下,某些传统教育项目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未成年人的实际出发,而是把未成年人作为被塑造的客体,这样容易造成与目前未成年人主体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与社会的变迁相适应。为此,对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某些虚化的现象,但未成年人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这必然引致未成年人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最终表现为在道德认识上知道怎么做,但在道德行为上却做不到。为此,对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应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育。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目前,共青团、少先队主要还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了德育过程中未成年人之间、未成年人与团队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未成年人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为此,对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应围绕社会现实和未成年人需求来寻找教育主题。
以实践育人为主渠道,完善德育建设体系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把以小见大这篇文章做好做足。
全力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践平台。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努力把现有未成年人活动站所和教育基地的服务功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千方百计地开辟出更多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站所、自我教育的示范基地、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基地。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大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咨询和干预救助的工作力度,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努力为他们营造“快乐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作者单位:团市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