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廖承志:戴着手铐走完长征路
 
发表时间:2006-09-28 10:27:47  来源:惠州日报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是国民党元老,他却在革命危急时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7次坐牢,却对革命忠贞不渝;他戴着手铐随红军长征,却对押解他的战士关怀备至。他就是晚年被尊称为“廖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

    长征途中在油灯下刻连环画、写标语

    1933年8月,廖承志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1934年初,他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到红四方面军后,廖承志发现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犯的“左”倾错误,残杀革命领导骨干和知识分子,给川陕革命根据地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为了捍卫革命利益,他冒着生命危险,对张国焘提出了尖锐批评,希望他能认识和改正错误。但张国焘恼羞成怒,将廖承志打成“反革命”,并且开除出党,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为接应中央红军,西进川西北,开始长征。廖承志被张国焘派兵押着同红四方面军一起长征。

    被押解途中,部队给他刻连环画的任务,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天都完成任务。如果任务重,哪怕再晚,当别人都进入梦乡,他仍然在油灯下工作。他常对一起工作的同志说,部队当前急需精神食粮,刻图任务很重要,很紧急,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尽快刻出来。同时,在长征中,凡部队开大会需要挂马克思、列宁的像,他就出来画;需要大标语,他就出来写。任务完成后又被关起来刻连环画。

    他虽被关押,但他却给工作人员和押解他的战士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鼓舞士气,他常和战士们一起放开嗓子歌唱,还教战士们唱《国际歌》。

    周恩来帮廖承志解除监禁,恢复党籍

    廖承志是1924年认识周恩来的,那时他才16岁。一天晚上,周恩来去廖仲恺家,正好廖承志从学校回来。此后,廖承志又见过周恩来几次,渐渐熟悉了。周恩来比廖承志大10多岁,可他们在一起谈论时政、交换不同看法时,倒是很像同辈朋友。

    10年后,这位当年像大哥一样的长辈,在长征途中成了廖承志的救命恩人。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党中央特派周恩来前来迎接红四方面军北上。11月初,周恩来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并碰上了被张国焘押解的廖承志。当时,廖承志多想对周恩来倾诉自己的遭遇和意见,但却怕给周恩来带来麻烦。正在他犹豫的时候,周恩来走到他面前,当着押送人员的面,紧紧地握了一下他的手,然后上马走了。

    那天晚上,周恩来派通讯员把廖承志叫到司令部。周恩来和其他领导人在座,张国焘也在座。张国焘明知周恩来认识廖承志,却故意问:“你们早就认识吗?”周恩来没有直接回答,佯装声色俱厉地问廖承志:“你认识了错误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周恩来的计策,廖承志就老老实实回答说:“认识了。”

    “认识深刻不深刻?”

    “深刻……”

    “改不改?”

    “改……”廖承志一一回答。

    “改了就是好同志!张主席还是欢迎你的。”周恩来将张国焘的嘴给堵了起来,为廖承志的“错误”结了案。不久,在周恩来的努力下,廖承志解除了监禁,恢复了党籍。
 
 
廖承志简介
 
    廖承志(1908—1983)祖籍惠州市惠城区陈江幸福村,生于日本东京。1928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1月前往德国,在德、荷、比等国组织中国海员运动,曾先后被德、荷政府拘捕并驱逐出境。1932年回国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1933年不幸被捕,出狱后参加川陕红军,任川陕省委常委、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香港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后去粤北参加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1942年,在广东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46年1月获释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全国侨联主席、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华侨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1983年在北京逝世。
 
 
关心家乡建设题词“惠州西湖”
 
    今年9月26日,记者来到廖承志祖籍所在地———惠城区陈江街道办事处幸福村,了解有关廖承志的事迹。我们找到了守护廖承志父亲廖仲恺纪念碑56年的杨畅。

    据党史界人士考证,抗日战争时期,廖承志曾回惠州活动过。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淡水、惠州相继失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驻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中共香港市委和香港海员工委等领导人廖承志、吴有恒、曾生、谢鹤筹、周伯明等多次开会,决定迅速在惠阳等地建立抗日游击队武装,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战,并确定由曾生带队回惠阳组织人民抗日武装。1942年,为领导和指挥从香港沦陷区抢救文化人,廖承志曾回过惠州,并写下了“碟破楼台来复去,留丹亭畔忆徘徊。犹悠夜月东江水,忍看南天剩劫灰”的诗句。

    据杨畅老人介绍,作为一名游子,廖承志虽然长期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奔波劳碌,却一直心系家乡的建设。

    1980年9月,廖承志回原惠阳地区视察,了解家乡建设情况。当时,他给家乡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并在游览惠州西湖后亲手题了一首词,希望西湖的建设更加美丽。后来西湖管理部门从他的词里挑出“惠州西湖”4个字作为大门题词。在有关干部会议上,他还提出要关心家乡建设,尤其是农业建设。他还关切地问起了家乡的自来水建设情况。后来,廖承志还给幸福村捐了一批肥料。不久,廖承志又派其亲人回陈江检查自来水的建设情况。
 
 
平均每7天有一天在坐牢
 
    廖承志的一生充满了波折,曾7次坐牢,平均每7天中就有一天是在牢中度过。但是,囚禁生活虽然管制他的躯体,摧残他的身体健康,却无法压制、摧毁他的精神自由。

    廖承志前4次坐牢是在国外,后2次是在国内被国民党逮捕的,还有一次是“半坐半走”,被押解着随同红军长征。

    在被国民党逮捕的2次中,第一次是1933年3月在上海。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廖承志和陈赓关在一起。因在英租界,提问他的都是英国特务。陈赓给他出主意,叫他设法通知他母亲。廖承志对特务说,跟我走,特务问去哪里,廖承志说,相信我就跟我走,不相信就算了。特务以为廖承志带他们去抓人,七八个人押着戴了手铐的廖承志上了车,廖承志把特务们带到了他母亲家。何香凝看见儿子戴着手铐,知道出事了。何香凝、柳亚子,甚至宋庆龄等头面人物都出面营救,使廖承志终于逃脱了牢笼。

    1935年,廖承志被推行“左”倾错误的张国焘抓了起来。张国焘杀了很多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由于廖承志是廖仲恺、何香凝的儿子,还会画宣传画,张国焘才暂时没有杀他,押着他参加长征。后来因周恩来的努力而幸免于难。

    1942年日军占领香港,廖承志组织众多民主人士和文化人撤回大陆以后,自己却于5月在粤北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45年被转到重庆渣滓洞的白公馆。1946年,经党组织营救,廖承志终于出狱。
 
   本报记者周智聪 孙晓说 通讯员何焕昌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