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树
这些年来,每到元旦春节期间,我国都要开展“送温暖”活动。从中央领导到省、市、县领导,都会率有关部门的同志,带着慰问品或慰问金到基层慰问各种类型的困难群众,使他们能过上一个祥和愉快的春节。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党政领导和机关的带动下,不少地方非官方的“送温暖”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就拿我市今年来说,除市、县党政领导和机关纷纷到基层“送温暖”外,不少非官方单位也自发组织起来到基层“送温暖”。据不完全了解,市女企业家协会组织部分成员,带领南方协和医院的医生到惠城区水口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广东省湖南商会惠州分会组织10多名会员,到革命老区惠东高潭镇“送温暖”,对敬老院的老人、部分伤残军人、老复退军人和困难户进行了慰问;历来都很重视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惠州某网站,组织20多位网友到惠阳综合福利院“送温暖”,市老年大学舞蹈队的演员们还给福利院的老人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等等。还有不少企业包括一些港商、台商企业,每年春节前都会组织慰问福利院、敬老院的老人,给他们“送温暖、献爱心”。
各级党政领导“送温暖”是应大力宣传的,因为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各种非官方单位组织的“送温暖”也值得大力宣扬,因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一种爱心。尽管他们的活动大多没有报道,但他们的心是非常真诚的,没有人给他们动员,也没人给他们下指标任务,这种自发的爱心完全出于自觉,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送温暖”活动,是在我们的社会保障能力还不是很强、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很健全、社会福利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对困难群体进行帮助、救济的一种重要措施。在现阶段,为使社会上的困难群体能得到有力的帮扶,除各级政府从公共财政中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他们“送温暖”外,各种社会组织根据自己实际条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给他们“送温暖”,也是非常需要和必要的。
首先,这是对社会进行回报的一种表现。许多企业之所以能大展鸿图,财源广进,事业有成,不断发展,除自身善于经营之外,与党的好政策、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发展不忘大环境,在企业顺利发展的情况下,拿出小部分利益给困难群众“送温暖”,这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其次,给困难群体“送温暖”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一个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但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国际上早已有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标准,对企业实行履行社会责任认证制度。我们的企业要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就要在搞好自身发展的同时,认真履行扶危济困等社会责任。
第三,“送温暖”活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政策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果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这不是我们党所希望的,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作为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先富起来的企业和个人,对目前还比较困难的群众进行帮扶,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文明的需要。
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愿民间的“送温暖”活动能蔚然成风,从而使“送温暖”活动逐步做到社会化、经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