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国
现在,尽管许多有识之士为改革文山会海而多次大声疾呼、力陈其弊,但这块骨头仍然很顽固,任你批评、斥责,“我自岿然不动”。
笔者当然不是提倡不开会、不行文,而是说必须召开的会一定得开,可开可不开的会应尽量不开,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的会就一定不要开。至于文件,同样内容的就不必重复多次上传下达。要革除文山会海的弊端,必须先从“量”上进行改革,删减大量重复的、照本宣科式文件,不开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会议,这样文件和会议的“质”就可随之提高。从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件大好事。
毋庸讳言,改革文山会海,长时间来呐喊不断,却收效甚微。刚刚胜利闭幕的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传来了振奋人心的信息。一年一度的委员发言,已由事先内定改为自由发言。想发言的委员可举手提出要求,一经主持人同意,便可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麦克风,在规定的时间里,畅所欲言。会议两个半小时,19位委员发了言,平均每人的发言不超过8分钟。8分钟的时间,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发言者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摆出事实,阐明道理,事先没有精心准备肯定不行。例如,省政协委员王则楚发言认为,必须建立公共政策的群众参与机制,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针砭时弊,将老百姓的一些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王则楚扬弃了以往政协委员发言的习惯模式——先表扬肯定一番,接着轻描淡写提些缺点和不足,最后再开列几条不痛不痒的建议。自然是头重脚轻,或者是“钝刀子割肉,半天也割不出一点血来”。王则楚把当下的时弊,浓缩为老百姓口头的俗谚,针砭深得人心,发言又不超时。笔者认为这样的大会发言,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提高了效率。与之相反,另一位省政协委员不顾绝大多数政协委员“盼短、盼实、盼精”的要求,居然将自己的一篇论文,带到会场当作“高头讲章”去“阐述”,于是多次获得了“倒彩”。
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委员的发言,由内部规定改为自由发言,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革新,媒体谓之“全国首创”,各类会议确实可以将其作为借鉴。时下,文山会海的改革,乃是必然趋势。志士仁人的招数很多,诸如:精心浓缩发言内容;引进多媒体,使语言、配乐、人物、情景、图表、数据等各显所长;规定发言时间;发言稿和阅读稿分离;不开重复的会议,不发内容雷同的文件;郑重选择主持人,赋予其临场处置的权利;改“一言堂”为“群言堂”,等等。其实,只要会议的策划者、主持人、发言者都遵守规则,下定决心,文山填会海这块硬骨头就一定能啃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