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工问题。在近日召开的农民工工作第三次联席会议上,市有关部门出台了系列措施,以改善农民工的劳动就业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见2月2日《惠州日报》)。
2006年我市在做好农民工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劳动者和农民工追回欠薪5500多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计划举办500场各类招聘会,为农民工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并推荐就业;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将在我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适龄子女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这些措施具体、实在,能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然而,要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农民工也需提高自身素质。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农民工外出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餐馆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工作稳定性差、收入低、劳动强度大,而且福利不太好、发展空间小;从文化结构上看,农民工大部分为初中文化,自身发展后劲不足。即使政府、社会为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发展平台、医疗养老保障、子女入学条件、维权制度环境,大部分农民工在社会分工中仍不免处于弱势地位。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市教育部门今后将启动“职教万家培育计划”,每年免费招收2000名农村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以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形式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相信今后这样惠泽农民工的措施会越来越多,广大农民工一定要珍惜这些机会,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真正融入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