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报上看到一条新闻,标题叫做“大学生学学农民工”。我估计,大学生们读后肯定不怎么舒服。怎么可以把在高等学府里饱学数载、满腹经纶的“天之骄子”与农民工相提并论呢?
之所以建议大学生学习农民工,关键还是缘于就业难。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残酷现状就是启示:许多农民工频频被招走,有时还颇为抢手,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民工荒”。而大学生的境况则相反,招聘会接二连三,签约率却低之又低。这还不值得我们的大学生们反思吗? 为什么农民工较之大学生,就业相对的容易?是因为农民工没有架子,脚踏实地,客观务实,乐于吃苦。而一些大学生所缺少的恰是农民工的这些精神,“非理想的岗位不就”,“非荣耀的单位不进”,难怪“千帆过尽皆不是”,攀来寻去总是空。诚然,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排除一些人是择业观念和就业意识出了问题。有的人只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只想去写字楼,进空调房,当白领,做高管;只向往体面的工作,惬意的环境,高额的薪酬,优厚的待遇,而排斥基层单位和艰苦工作。如此这般,碰壁就在所难免了。想想看,哪有那么多养尊处优的高雅去处等着你去享清福?
“骑马找马”,是一句很有借鉴意义的就业和寻职的民谚俚语,只要能“过得去”,不妨先捡起来干着再说。说不准,这个不屑一顾的“糟差事”或“烂岗位”就是你辉煌未来的起点。目前大学生中“识时务”的明智之士日渐增多,固守“清高”和“架子”的高雅者日渐减少。据媒体报道,目前大学生保姆一批批“进军”北京,甚是走俏。7月27日《重庆晨报》又报道大学生卖肉的新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大学生周龙乐当卖肉匠,成了技术超群的名师。屠夫和保姆,这些传统的“下等差事”,“天之骄子”们也能认可并参与,这不仅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题,而且对于我国社会整个就业理念、就业习惯和就业压力的改善都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天之骄子”们,丢掉了“架子”和“清高”,就业机会自然就会降临。 石 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