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新的法定休假制度,将“五一”、“十一”两个节日的假期延长为3天,加上节日前后两个双休日,使人们在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节期间都可以享受到长达一周的假期。人们把这三大节日称为“黄金周”。
“黄金周”对扩大“内需”、搞活经济是很有利的。在这三大节日期间,人们或者外出旅游,或者上街购物,或者探亲访友,有效地增加了消费;各级政府以商贸开放或旅游推介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地商家、旅游景区景点和旅行社更是利用节日大搞促销活动,赚得盆满钵满。
在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市隆重举办了“第二届生态悠闲旅游节暨罗浮山旅游文化节”。虽然天公不作美,雨水不断,但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据《惠州日报》报道,“五一”期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3.37万人次,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比增61.69%和58.12%。可见,我市今年“五一”黄金周的经济效益还是很不错的。
然而,“五一”黄金周放长假的做法有利也有弊。从我市和其他地方的报道看,“五一”期间,在悠闲娱乐和商旅火红的背后,又使人们明显地感到少了许多节日的气氛。众所周知,“五一”是我国劳动者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是为纪念普通劳动者争取基本权益的光辉历史而设立的。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在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新中国成立后,在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劳动者的法定节日。从那时起,每年“五一”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庆祝活动。自实行放长假制度后,黄金周连跨“五一”、“五四”两个重要节日,从机关到基层,除值班和坚守岗位者外,人们外出的外出,休息的休息,不单“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难于开展,“五四”青年节也只好在休闲和休息中度过。
庆祝“五一”,最主要的就是要维护好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让“劳动光荣”的思想代代相传;纪念“五四”,就要大力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但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不尊重劳动、不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如有的农民工拿不到血汗钱、因加班不能过“劳动节”)、不讲民主、不尊重科学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这说明,“五一”和“五四”的精神仍需大力弘扬。今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小组讨论时提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等“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庆祝“五一”到纪念“五四”,本来是弘扬“五一”和“五四”精神,教育人们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极好时机,因为放长假的缘故,加上通盘考虑不够,结果,使我们在得到旅游、经商“黄金周”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个进行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好机会。
从这几年的情况看,利用人们休闲休息之机,把“节日经济”抓好搞活是对的。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见利忘义,而要适应休假制度改革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把发扬传统的节日教育与“黄金周”的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五一”假期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两不误、两促进”的“黄金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