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审计”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相信不少人还清楚地记得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以排名首位当选“2004CCTV中国经济人物”时授奖的情形。以李金华为代表的审计人,以其崇高的品格和不凡的业绩感动了中国亿万民众。近日,市审计局负责人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透露,截至2月20日,我市对2004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直接为财政增收节支8040.4万元,其中审计发现并移交司法机关案件4宗,为维护我市经济秩序,保障公共财政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评价(见本报3月1日报道)。
现在的“审计风暴”与以往有所不同,审计工作不仅加大了调查揭露问题的力度,而且加大了对问题督促整改的力度,人们以往担心的财政资金问题不了了之情况有了改善,不再是“揭露批评问题很激动,整改纠正问题没行动”。不仅如此,还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追究力度,比如在我市,一批单位领导被调整职务,多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人被判刑。
将审计披露的问题与整改的问题一起抓,是审计工作发挥治本功能,提高审计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上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的《审计法》,增加了“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的规定,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审计机关对审计指出的问题实施整改的法定责任和要求。
为什么年年都会审计出一批存在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甚至贪污挪用公款的案件?大量的事实说明,各单位的财政管理并非缺乏相应的法规、规章制度,个别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不遵守法规、制度,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督,才是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李金华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一些单位管理松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使违法违纪分子贪污挪用财政资金时肆无忌惮;若加强了监管,就不会让违法分子轻易得手。所以,“审计风暴”过后,我们应当反思,要保障财政资金使用规范,管理安全,加强监管和健全法规制度,缺一不可。否则,还会有硕鼠揪住机会,侵吞财政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