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万众评公务活动开展起来后,在一些单位出现了一种“期间现象”:领导反复强调:“现在是万众评公务期间,要从各方面注意,不要行差踏错。”工作人员则互相提醒:“现在是什么时候?万众评公务呀,你小心点!”于是乎,以前的种种不良行为有所收敛,而一些不正之风则更加隐蔽,单位里似乎“天下太平”。
这种“期间现象”,从表面看来是万众评公务促进了行风的改进,而从实质来看是万众评公务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杂音。
“期间现象”反映了对万众评公务意义的误解。万众评公务是由公众公正评价一个单位,以促进单位转变作风。对于单位来说,是要“听点子”,而不是“挨棍子”。如果生怕群众提意见,就失去了万众评公务的真实意义。
“期间现象”反映了对万众评公务的应付行为。所谓“期间要注意”,说透了不就是“期后”可以“不那么注意”了么?其结果就是做点表面文章,而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前几次的万众评公务活动后,个别单位的“旧病复发”,已验证了“期间现象”的不良后果。
“期间现象”反映了一些单位对万众评公务缺乏整改决心。万众评公务有个“排名问题”,哪个单位排在最后几名都是不光彩的。但是,即便“期间”做得很好,排名往前了,也并不等于存在问题就解决了。关键还是要通过听取群众意见,找准问题,加以整改。
当然,每个单位在万众评公务期间都应自觉检查自己,对存在问题及时加以改正。但是,如果自设一个“期间”陷阱,只为“期间”而努力,只追求排名,那实在有违万众评公务的初衷。 杨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