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海
骗子罗登以罗氏保健品研究所为幌子,3年内骗取广州、肇庆两地499位中老年人2100余万元。广州市中院日前判处罗登无期徒刑,其余8人分获1年零9个月到8年不等有期徒刑(见本报11月14日A2版)。坑害老人的大骗子被严惩,是件好事,可笔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甚至内心更添几分沉重。
这些年来,老人被骗早就不是新鲜话题了,从广东各市到全国各地,老人被骗事件时有耳闻,罗氏骗案只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宗罢了。然而,一些案件侦破了,一些骗子坐了牢,可老人被骗事件不仅没有减少,反倒呈现人数上不断增多、地域上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令人感到沉重的主要原因。
让人感到沉重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们普遍把老人被骗归咎于老人自身生活圈子小、判断力减退、文化素质不高、迷信思想较重、法律意识不强、喜欢贪小便宜、容易轻信等。尽管骗子使用的骗术无非是打健康牌、施小恩小惠、搞讲座和义诊、演“掉包计”、设中奖圈套、低价卖“珍宝”等,但其行骗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带有隐蔽性和欺骗性,要求每位老人都长出一双火眼金睛,显然不太现实。
一些老人被骗之后,生活困难,精神失常,有的痛不欲生,有的想一死了之,其痛苦难以言状。正因为存在老人生活圈子变窄、判断力衰减等实际情况,从而使其成为犯罪分子瞄准的目标,他们才更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乃至整个社会更高、更多、更深切的关怀与呵护。老人频频被骗显露出来的,恰恰是监管的漏洞和法制的软肋。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全国人口总数10%。我们在应对复杂的老年人社会问题上,显然还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在老人频频被骗这一不容小视的社会问题上,尽快建立由政府主导,公安、工商、消委会、社区、居委会、家庭联动的严密监管体系;在立法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条文,让骗子无处藏身,使老人安享晚年,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