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主任医师许岸高
“我首先是个医生,然后才是院长,院长是有时效的,医生却是终身的。”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许岸高(见右图)反复向记者阐述他的这个观点。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定位以及严格要求——他既要负责医院日常工作的管理,还要坚持自己对医学的追求,不仅要做一个让员工满意的院长,还要做一个让病人满意的医生。
一个再平实不过的追求——当好院长
去年,许岸高担任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后,提出了“简化程序,节约成本,提高速度,改善质量”的发展思路。为此,医院还从提高服务质量、强化规范管理入手,开展了流程再造的服务提速活动,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来医院接受服务人次同比增长20%以上。同时,医院先后成立了健康体检中心、脑病中心、肾病中心、检验中心,并整合了专科,使医院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
许岸高对记者说:“如果我是一个撞钟的和尚,我会撞好每一天钟。”当好院长的决心在言语中表露无遗,也透露出了他的一种平易。其实,在做院长之前,许岸高已经是每一个所呆过的岗位上的优秀“撞钟人”了。
1984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后,许岸高长期在临床一线从事内科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来,他以精湛的医术,成功地主持了大量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等一系列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
之后,作为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课题组负责人,他带领研究小组开展了实验研究,使消化实验室发展成拥有分子实验室、肝病实验室和细胞实验室的惠州市重点学科实验室,并先后承担了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卫生厅课题和7项惠州市重点科技开发项目。
在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中,他作为惠州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的组长,组织培训,参与会诊,确定治疗方案,落实防范措施等等,始终工作在抗击非典第一线,2003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并荣立一等功。
一个值得为之付出毕生的追求——忠诚守卫临床一线
作为院长,许岸高在8小时以内要处理的都是医院的日常事务,但是在8小时之外,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他还要学习医学方面的理论和临床知识,还要带研究生。许岸高说,他时刻不敢放弃对业务的追求。他知道院长最终也要回到专家医生岗职位上的。
在采访中,许岸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著名球星贝利在结束了自己的球星生涯之后,从政做到了巴西的体育部长。但是,马拉多纳对他的评价却是:“他不就是一个踢球的吗?”“我不就是一个医生吗?”许岸高毫不掩饰地说。
正因为他深知自己是一名医生,他给自己确定了很明确的专业工作任务,包括:追踪国际国内消化内科的先进理论、技术和知识,把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竞争力,特别是团队的竞争力,选好专业人才,培养年轻医生,构建一个强势专业团队,分析惠州地区的消化系统疾病走势,确定人力、财力的投入方向,打造未来竞争力。
多年来,许岸高在国家和省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译著等40多篇,在省、市报刊发表有关医学和科普作品80余篇,并出版了两本专著。他先后获得广东省青年科技标兵,惠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等荣誉。他主持的“单克隆抗体偶联物与碘油制成混悬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和“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与阿霉素偶联物对胃癌的导向治疗”两项课题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并5次获惠州市科技进步奖。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聘为中山大学、广东医学院硕士生导师。
从“两个重返、两个重读”开始,致力打造学习型团队
今年10月12日,广东医学院附属惠州医院挂牌成立。与此前只是接收实习生的中山医学院教学医院等不同的是,这所附属医院要接收广东医学院大四的学生来此上课学习。为此,相关科室都成立了教研组,如消化内科就成立了内科教研组和传染病教研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都要给学生上课。要给大学生上课,没有系统的、完备的知识修养可不行。许岸高想:离开课堂好多年的专家教授们,当初学过的知识还能应付新时期的教学吗?
为此,许岸高向全院医护人员提出了“两个重返、两个重读”的倡议。“两个重返”就是要重返课堂、重返书房,“两个重读”则是重读教科书、重读相关专业的经典著作。这个倡议的提出,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专科、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它一出台就得到了全院医护人员的积极响应,也因此在全院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许岸高说:“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有实际行动,要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许岸高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的手机、电话隔不了多久就会响起。但是,他在提出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他的工作台上,记者随手翻开一本《内科学》,上面划满了各种颜色的记号。据他介绍,这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在他念书的时候是第2版,现在已经是第6版了。彩笔划出来的地方都是他重看多次的地方。
“名医组成名科,名科托出名院”,由此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良性发展圈
除了强调自身的进步之外,许岸高还为集体的进步提供了不少平台。他说:“我们只有提高了整个医院的竞争力,让所有的医生都进步了,医院才会进步。”
消化内科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二晚上,举行“消化内科学术沙龙”。该科的全体医生因此有了一个坐在一起交流学习的窗口。与之类似,医院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安排了一个“专家论坛”,让专家们将自己关注到的国际国内的相关专业的新进展、新理论向其他医护人员予以传播,这样做也是为了充分发挥沟通、交流的优势,让大家尽快了解到相关专业的研究进程,实现传、帮、带。
在许岸高的倡议和领导下,今年11月1日至5日,医院又举办了“学术周”,共推出了61个专题。讲师有美国和国内专家数名,以及医院本身的专家55人。举办学习周的目的就是要在全院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为科室之间提供交流的窗口,看看其它科室在研究什么,研究得怎样。同时,也为临床和科研做好导向。更重要的是为各科的专家和年轻的优秀医生提供了学习和表现的平台,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尽早把临床与科研结合起来。
这些努力,势必会让医院的个体、群体的学习能力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链条,这个链条带着每一个人,一环扣一环,保证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学习好,成炎名医,由名医组成名科,名科托出名院,而名院又反过来造就名科,名科培训出名医,以此构架出一个良性发展圈。许岸高表示:“小到专科,大到医院,只有通过打造学习型的组织,从构架完整的科室入手,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团队学习得比竞争对手更快。不仅有个人的创新,还能把自己的创新传递给团队的每一个人,这才是名科的文化。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是想到自己,还要想到这个集体。只有集体进步了,个人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他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一思想写下了最响亮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