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健康 -> 热门专题
 
肝炎,健康的杀手
 
发表时间:2004-10-13 17:31:40  来源:人民网
 

病毒性肝炎基本常识 


  [分型]

  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各型均有急性及重型,乙、丙、丁有慢性,并可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

  [乙肝病毒标志物]

  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十二种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HBsAg      + + + _ _ _ _ _ + +  +  +

抗HBs      _ _ _ + _ _ + + _ _  _  _

HBe       + _ _ _ _ _ _ _ _ _  +  +

抗HBe      _ _ + _ + _ _ + _ +  _  +

抗HBc-Igm  + + + + + + _ + _ _  _  +

  1、俗称三大阳说明患者是慢性肝炎,有传染性,处于活动期。 


  2、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是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些。


  3、乙肝已趋向恢复,属于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此状态可转变为肝癌。


  4、既往感染过乙肝,现仍有免疫力,属于不典型恢复期。也可能为急性乙肝感期。


  5、既往有乙肝感染,属于急性感染恢复期,少数人仍有传染性。


  6、过去有乙肝感柒或现在正处于急性感染。


  7、以前打过乙肝疫苗或以前感染过乙肝。


  8、急性乙肝恢复期,以前惑染过乙肝。


  9、急性感染早期或者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都传染性弱。

 
  10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11 早期乙肝惑染或者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2 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携带者。


  以上说明仅作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请医生作具体分析。

 

  [治愈标准]


  临床治愈后各项指标随诊1年无异常改变,乙型肝炎要求表面抗原转阴,急性肝炎才算治愈。对慢性肝炎基本治愈出院后要观察两年以上,病情持续稳定并能胜任正常工作才算治愈。 


    [传播途径]


  一是血液传播,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等;


  二是生活上的密切接触,如共用一个饭盒、牙刷、毛巾、剃须刀等,但前提是有皮肤粘膜的破损;


  三是性传播,唾液、汗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


  四是母婴垂直传播;


  五是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注射器、消毒不严格的内窥镜以及不卫生的修牙、补牙等。

 
[早期发现]


  一、近半个月—6个月内曾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吃过半生不熟的海产贝类食物,或输过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有过不洁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针灸、纹身、拔牙和手术等,即有被传染上肝炎的可能。


  二、近日来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肝区痛、小便如浓茶样等,经休息后上述症状仍持续不好转,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考虑到患肝炎的可能性,如能及时去医院检查,发现肝肿大,尤其是有黄疸,就应当高度怀疑有患肝炎的可能。


  三、患者有自觉症状和体征者应迅速做必要的化验检查,同时查血清转氨酶,如果升高,患肝炎的可能性更大。此时,应进一步作肝炎病毒方面的抗原及抗体检查,以确诊为哪一类型肝炎。

  [临床检查]


  1.体征:是否有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颜面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脾脏肿大情况、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等表现。


  2.血清学的检查:肝功、肝炎病毒标志物,看病毒活跃的程度如何。


  3.影像学(B超、CT)的检查。


  对一些难以判断的,必要时还要做肝穿病理检查。通常携带乙肝病毒是不是肝炎,通过肝穿就可以确定,这通常是作为“金标准”。
 
如何防治肝炎

 保护肝脏五字诀

  [忌] 酒精主要含有乙醇和乙醛,这两种物质都有直接刺激、伤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慢性肝炎患者(如乙肝、丙肝、肝硬化),饮酒更是雪上加霜,难免出现肝炎复发或是肝功能衰竭,甚至诱发肝癌。

  
  [洁] 不洁饮食,尤其是熟肉制品、生猛海鲜,容易含有各种肝炎病毒,一旦食入,有可能导致急性肝炎发生。

  [均] 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摄入,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热量和脂肪,加上平常缺乏运动,很容易出现心血管和肝脏等主要器官发生异常。因此应该格外注意营养均衡。平常用餐宜多食各种蔬菜、豆制品、水果等,每天喝一杯牛奶,进食一个鸡蛋,二两精瘦肉(如牛肉、猪肉、鱼肉等),三种蔬菜,两种水果,这样对于保肝养肝大有好处。

  [慎]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论是中药或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有病用药一定要在正规医院正规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自治”要不得。

  [防] 肝炎疫苗安全性高,预防成功率在90%以上。对于平常肝脏不太好的患者,如乙肝、脂肪肝、肝硬化等,讲求预防和治疗同时进行,预防主要是指合理饮食、起居规律、定期复查、适度锻炼;治疗是指严格按照正规医院正规医师制订的治疗方案进行。


    家庭内如何防传染

  垂直传染也就是母亲传给婴儿,这是乙肝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母亲携带乙肝病毒,她生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被传染上。另外,孩子在幼年时期很容易被携带乙肝病毒的父母传染。而且,在幼年时期染上乙肝病毒的孩子成年后很难痊愈,很可能再继续传染,包括传给其下一代。


  另外,夫妻间接触也是感染乙肝的重要渠道。对于已经染上乙肝病毒的人来说,除了其唾液外,男性的精液和女性的阴道分泌物中都会存有乙肝病毒。夫妻间如果有一方携带有乙肝病毒,很有可能通过性生活的接触传染给对方。


  如果是在结婚之前发现一方携带乙肝病毒,另外一方最好尽快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后再结婚,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对方。如果是想做母亲前发现自己携带乙肝病毒,一定要先治好后再考虑要孩子,以免传染给下一代。另外,知道自己携带乙肝病毒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使用专用的牙具、剃须用品等,而且最好单独摆放。


  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生后1个月、2个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


  注射疫苗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真的产生了抗体,如果没有,还要适当加量。即使产生了抗体,也要在5至7年后再进行一次检查,看抗体是否还存在。曾经感染过乙肝,痊愈后自己产生抗体的人,就不必再注射疫苗了。而且,自己产生抗体的有效期要比注射疫苗的有效期长,理论上是终生有效。 

   怎样预防乙型肝炎  

  1.注射用品及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仅用75%酒精浸泡,擦抹是杀灭不了乙肝病毒的。


  2.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3.切断唾液传播。在50~8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测出乙型炎病毒,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4.阻断母婴传播。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生后1个月、2个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


  5.注意饮食卫生,防止乙肝经粪—→口途径传播。


  6.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7.及时隔离、治疗病人。

    乙肝疫苗要不要复种

  从总体来说,如果是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并于接种后产生了高滴度的乙肝抗体,则在10年内可不复种。如果是新生儿,打过三针乙肝疫苗半年后可产生抗体,直到上初中前都不用再打疫苗了。成年人打过三针疫苗后,也是半年后产生抗体。每年应做一次乙肝五项检查,只要有抗体就不用打了。对一些感染乙肝病毒几率高的儿童,例如在其父母或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则应定期监测其抗体水平和乙肝感染指标,一旦抗体降至低水平或完全消失,则应及时复种。


     乙肝治疗几大误区

  [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


  由于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这使得一些应该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配合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一旦病情严重而不得不就医时,往往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是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盲目相信一些广告]


  一些乙肝患者为了治疗疾病,盲目相信一些广告。有一位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小三阳”患者,盲目听信广告,花了近两万元钱,不但没有使乙肝病毒清除,还因药物中毒导致了药物性肾损害。还有一些患者看到一则抗乙肝药物在转基因鼠上试验的报道,就认为这种药物一定能治好乙型肝炎。实际上,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都要按照国际上统一的GCP标准,经过临床前(动物)、Ⅰ期(健康人和少数病人)、Ⅱ期和Ⅲ期(国际多中心、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才能正式上市,有些药物还要经过Ⅳ期临床研究。在这些试验中,不仅要观察药物的有效性,还要观察其安全性。这一过程,至少要经过2~3年。在这些试验结束前,谁也不能断定其在临床上肯定有效和安全。

  [没有适应症随便用药]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其最佳适应症是HBV-DNA阳性、ALT反复波动在100~300单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另外,一些肝硬化患者,要进行肝、肾移植术的乙肝感染者,肿瘤化疗期和围手术期的乙肝感染者也可使用。但目前常看到一些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而自行购药治疗,尽管在治疗的初期可以达到HBV-DNA阴转的结果,但停药后仍会再次升高,结果导致病毒发生耐药,甚至在患者真正需要抗病毒治疗时,无法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另外,由于一些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在妊娠早期不应使用。干扰素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血象也有抑制作用,有甲状腺疾患和白细胞较低的乙肝患者也应慎用。患者自行购药治疗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


  一些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今天服药,明天不服,或者想起来就服,忘记了就停药;还有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刚刚达到HBV-DNA阴转的初步疗效就误认为病毒已被清除,可以停药了。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导致肝病加重。这是因为目前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弱或停止了;停药后,乙肝病毒会重新活跃。因此,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和长期治疗,达到一个持续抑制病毒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小三阳不用治疗]


  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感染的“小三阳”状态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这时,乙肝病毒几乎无复制,肝功能正常,病人的病情相对平稳,无须治疗。但部分“小三阳”患者反复肝功能异常,其原因可能是感染了一种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患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导致进行性肝病。因此,这样的“小三阳”乙肝患者仍需要抗病毒治疗。

  [盲目联合抗病毒治疗]


  一些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盲目联合多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其实,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另有一些药物,尽管他们的作用机制不同,但经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多数专家并没有看到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乙肝病毒也不像艾滋病病毒的抗药性那么强,必须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所谓鸡尾酒疗法下才能抑制病毒复制。乙肝病毒对抗病毒药物十分敏感,应用新一代核苷类药物,80%以上的患者在小剂量下就能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多数专家认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应盲目联合应用,而应采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另一种药物的序贯治疗方法。

  [对抗病毒治疗期望值过高]


  由于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的歧视,造成他们迫切追求所谓转阴治疗,并对乙肝的抗病毒药物期望值过高。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不去注意肝功能改善和乙肝病毒DNA的抑制,而一味期望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其实,目前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仅能起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不能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完全清除。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缓解肝细胞的病理损害。要坚持持久的治疗,使乙肝病毒长期处于抑制状况,最终达到HBV-DNA阴转,肝功能恢复,e抗原阴转,并出现e抗体的病毒“冬眠”状况,使肝细胞得到保护。
 
肝炎患者的日常保健 


   肝炎患者康复指南

  [慎用药物] 特别是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如巴比妥、冬眠灵、阿司匹林等;另外,不要盲目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严格禁酒] 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有比较明确的肝毒性,凡是含有酒精的饮料一律不能饮用(包括葡萄酒)。饮酒后酒在胃肠道内很快被吸收,约90%以上的酒精成分(乙醇)在肝脏内代谢,而乙醇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乙醇的毒性影响肝脏正常代谢及解毒功能,导致严重肝损伤和酒精性肝硬化。因此对肝病患者而言,禁酒是自我疗养的基本要求。

  [注意饮食] 很多慢性肝病患者有消化系统的疾患,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差,一定要注意在适当加强营养的同时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勿服霉变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与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鱼、肉、蛋、牛奶、豆制品、菌类和新鲜水果蔬菜。烹饪方式宜采用蒸、煮、焖、烩、熬的方法,忌用油煎、炸、炒的方法。由于肝脏受损(合并肝硬化)后,糖原贮量减少,所以要坚持少食多餐,如:一日进餐5次。

  [合理作息] 慢性肝炎患者必须保证每天得到充分的休息,但也不能一味地休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做一些活动。由于个体差异很大,具体的活动量需要自己灵活掌握,没有量的规定。一般以活动结束后没有明显的疲劳感为宜。活动项目以散步、太极拳等比较舒缓的运动为宜。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熬夜也不行,每晚除保证7—8小时睡眠外,中午最好能午休半小时。另外,长期用眼,常会影响肝功变化,因此要消除眼睛疲劳,可以通过交叉工作法达到积极休息。

  [调解情趣] 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过度兴奋、愤怒都会直接间接地伤害肝脏,特别要防止发怒,处事待人要胸怀宽广、冷静。只有保持愉快的心情,才有利于肝病的康复。

  [防寒防感染] 肝病患者在患病时身体处于免疫失衡状态,如果感冒、发烧会加重肝损伤,另外,慢性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在病中或病后极易被各种致病因子感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等,这样会使已恢复或静止的病情复发或加重。因此,特别要防止感冒,气温变化时要随时增减衣服,在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多方面都应加倍小心。

   乙肝患者婚育指导

 
  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轻度的慢性乙肝患者经确诊或适度治疗后,如果肝功能持续正常在半年以上就可以结婚。配偶应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以预防。乙肝孕妇在怀孕的第7、8、9月可分别注射一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国际单位),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宫内传播。乙肝患者所生子女要在出生24小时内要及时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之后的2、3、5月再分别注射乙肝疫苗。对于慢性活动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由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


    肝病患者饮食有不同

 
    [急性肝炎患者]


  应该以清淡为主,并保持足够的热量,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争取达到1~1.5g/kg,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如果患者进食量过少,可以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C,不提倡吃高糖和低脂肪的食物。


  对身目俱黄、色泽鲜明、恶心、厌油症状明显的患者,饮食宜进清淡流质和软食,可用薏苡仁、赤小豆、绿豆煮粥或熬汤食用,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的作用,还有助于退黄。对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属于湿重于热的患者,饮食以清淡蔬菜为宜,多吃水果,少食甜食糖类,以免助湿困脾。

  [慢性肝炎患者的饮食] 宜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类食物,碳水化合物摄取要适量,不可过多,以免发生脂肪肝。

  [重型肝炎患者的饮食] 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进食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0%~25%葡萄糖溶液,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肝炎恢复期要避免过食,绝对禁酒,不饮含酒精的饮料、营养品及药物。同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 除了应注意以上事项外,已经出现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避免进食生硬、粗纤维、煎榨及辛辣等刺激不易消化的食品,吃饭不宜过急过快。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于用力等,以防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晚期肝硬化病人还应注意控制高蛋白饮食,以防出现肝性脑病。  

    乙肝患者需要复查什么

  肝病患者自我疗养是否成功,一看自我感觉,二看复查情况,不能认为能吃饭、能睡觉、感觉良好就不去管它,也不积极治疗。一般来讲,急性肝炎治愈出院的患者第一个月每半月复查1次,如2次都正常就可以1—2月复查1次,半年后可每3个月复查1次。无症状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每半年复查1次。

  肝脏有无炎症,一是看有没有全身无力,吃饭不香,不能吃油腻食物等。二是看肝脏功能有无损伤,即转氨酶、胆红素、球蛋白有否升高,白蛋白有否降低,这需要抽血化验肝功能。三是看肝脏有无逐渐缩小,脾脏有无逐渐增大,这可以由B超检查得知。B超检查需要动态观察才有更大的意义,即前后几次的肝、胆、脾B超结果相互对比才能发现问题。第四项就是检查肝癌标志物,即甲胎蛋白(AFP)。AFP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没发现肝脏肿块之前就可以明显升高,即可以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一般认为,30岁以下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较少,半年查一次即可,当然,有症状时就不能等半年了,要立即检查。30岁以上的人患肝癌的机会增大,而肝癌体积增大一倍的时间是3个月左右。在肝癌超早期AFP明显升高,但B超、CT、磁共振成像却无法检查到肿块,3个月后就可能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发现肿块,这时手术切除是可以治愈的,故而30岁以上的人需3个月或4个月检查一次。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