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廿六是大墩村传统节日,村民这天相约看白字戏。
剧团的老演员正在帮小演员上妆。
爱好戏曲的肖程茵坐在舞台边,静静地看着台上妈妈的演出。
场边,伴奏的师傅也十分投入。
演出开始了,孩子们看得十分入迷,甚至跑到了舞台上。
晚上大墩村文化广场围满了前来看戏的村民。
8月10日(农历六月廿六)晚饭后,惠东县稔山镇大墩村文化广场上,挤满了赶来看白字戏的老老少少。
白字戏是一个古老的稀有剧种,它用闽南方言演唱,是明初自闽南流入广东汕尾和惠东的戏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在大墩村,就有这么一个传唱地方戏曲的女子白字剧团。
农历六月廿六是大墩村的传统节日,每年这天的傍晚时分,村民就会相约看戏,而村里的女子白字剧团的演员们便会使出浑身解数为大伙助兴。今年,在村民们的资助下,演出如愿顺利开始了。
台上,无论是七旬的老师傅,还是十三四岁的少女,无一不全身心投入。台下,无论是背已微驼的老人家,还是调皮淘气的孩童,都不时被演员精彩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
“今天演的是《状元与乞丐》,主要是想告诉人们不要盲目相信命运的安排,能否取得成功在于后天的努力。”14岁的肖程茵坐在舞台边托着腮,细细向记者讲述。虽然她有些唱词还听不太懂,但还是打心底觉得唱戏特别有意思。
肖程茵的妈妈是女子白字剧团的演员,受妈妈影响,她从小爱看戏。这次演出恰逢在暑假,肖程茵与村里其他两个同龄女孩也参加了这次演出。“这次我们扮演书童,虽然只有两句说词,但已经很开心了。”一旁的陈慧盈害羞地说,每次排练她们都会准时到。
“我们过节爱看戏就像北方人过节喜欢吃饺子一样。”抱着小外孙一同看戏的村民林婆婆高兴地说,当天表演不但有年轻人加入,好些演员还特地从外地赶回来演出,大家都希望白字戏作为村里的传统文化能代代相传下去。(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费 燕)
来源:2015-08-13 惠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