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社官方网站

党建引领绿美惠州生态建设主题征文丨我家门口有条河

  陈海敏

  小时候在老家,从小巷出来走几步路就有一条小河沟。小河沟虽然浅浅窄窄,但水流不断,清澈见底。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这里捉鱼摸虾玩水,留下了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少年时代,每逢放暑假,我和兄弟姐妹们都会去外婆家探亲。外婆村里有一条宽阔的大溪,我们和表兄弟们经常在大溪的清流里游水、跳水、打水战……玩得不亦乐乎。多年以后,无论我走到那里,记忆中家乡的那条小河沟以及外婆家的大溪水,都承载着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惠州,住进了宽敞的高楼。从我的书房往下看,脚下也有一条小河沟。河沟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吊鸡沥,河水乌黑,河边野草丛生,垃圾成堆。每次经过河沟时,扑面而来的臭气,总让我掩鼻快走几步通过。那时女儿刚进小学读书,我不止一次地坐在窗边,给她讲记忆里家乡清澈的小溪和我当年的快乐。我们还设想着脚下的这条河沟有一天能变清,像旅游风景区那样放养着锦鲤;那时我们坐在家中就可以望到鱼儿在水中悠然游弋了——那得该有多美啊!

  本以为自己是痴人说梦话,不料改变却来得那么快。忽然有一天我们看到了一条新闻报道:为改善东江南岸的人居环境,惠州市政府决定斥巨资改造吊鸡沥。

  从看到新闻的那天起,我就盼着工程快点完工。然而施工的过程比我想像的要复杂得多。改造的第一步是截污。工程人员把以往直接排到河沟里的各种污水通过专门的管道,集中排到了污水处理厂处理;沉淀在沟底几十年的污泥,工人们则用挖掘机清理挖走。改造的第二步是通路。河沟的两旁修通了机动车道;沟畔和沟下则修建了漂亮的栈道,并见缝插针植树种花、安放雕塑,配套了休闲小广场、篮球场、运动小径。改造的第三步生态修复。河沟水岸和水底种植了水生植物,河里放养了鱼苗;为了旱季也能清水长流,政府甚至还专门在水渠的源头修建了一个小水库,不定时地给河沟补水。

  改造三部曲奏响后,污水横流的吊鸡沥蜕变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碧道。渠水清澈,鱼儿成群,这和我早先做梦时的所见没有两样;而沿步道亭台错落、绿树成荫,花草馥郁的景象,却是我原来所没有想到的。大家给这条漂亮的碧道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山河,慢慢淡忘了它原来的名字。

  自从家门口有了这条碧道,我和邻居们一样,天天晚饭后都喜欢出来散步,享受花香鸟语的慢生活;甚至连上下班也不想开车了,天天都愿意沿着这条绿树成荫的小路步行。

  后来,金山河的源头激流坑水库也修了一条环湖碧道,名字叫桃花源。每到周末和假日,我常沿着金山河往上游走六、七公里到桃花源;有时候则往下游走四、五公里,走到西枝江畔的滨江公园,走到东江畔的沿江碧道,最后一直走到惠州西湖。这一路走过来虽然有点远,但沿路有看不完的风景,一边走走停停欣赏自然风光,一边还看着别人骑行、放风筝、遛狗、垂钓……快乐着别人的快乐。绿道沿线,露天咖啡座,糖水铺,奶茶店比比皆是,实在走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会,看看书,刷刷手机——周末的生活,就这样悠哉悠哉。

  我家门口有条河,清水流淌,碧波荡漾,年复一年……在不知不觉中,惠州城也成了我的家乡。

编辑:钇云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