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社官方网站

战国青铜戈

 

  战国青铜戈。

  这件青铜戈通长24厘米,通宽10.3厘米,重285.8克,戈由援、胡、阑、内组成,整体呈三角形,援长于胡,中部束腰。援上、下两刃作弧形相交成锋尖,中间起脊,锋尖已损;下刃延至胡末端,胡垂直开三个长方形穿,上、下、侧阑腐蚀损毁严重,内呈长方形并略上翘,中间有一长方形穿孔。此戈表面带绿铜,锈蚀磨损痕迹严重,造型古朴端秀,保存完好。经省专家鉴定为战国时期青铜戈,并定为国家三级文物,现藏惠州博物馆。

  戈是中国特有的青铜器,也是先秦时期战场上的主要兵器,影响甚至超越兵器本身,渗透到古代文化祭祀礼仪中。如古代礼制著作《仪礼·士丧礼》记载:“君至……小臣二人执戈先。”《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在古人眼中,祭祀与征战同等重要,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礼器与兵器成为青铜器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器物类型,而戈恰好就兼具这两种功能。另外,戈作为我国历史先人创造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兵器,也象征着统治者的身份和地位不可动摇。后来鉴于戈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古人常常用戈来指代战争,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大动干戈”“同室操戈”“倒戈相向”等,可见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关于青铜戈的使用时间,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显示,其出现时间目前最早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直内戈,距今约3500年。惠州地区在2000年博罗横岭山商周墓葬群考古发掘中也曾出土2件青铜戈,按墓葬地层分期归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器物,明显早于战国时期,由此可见青铜戈的使用很早已出现,直到战国晚期,由于铁兵器的广泛使用,逐渐淘汰了青铜兵器,因此这种盛行于青铜时代的戈,最终被由戈演化而来的铁“戟”所取代,到西汉以后开始绝迹。

  惠州博物馆现藏的这件战国青铜戈,有着悠久历史,其在冷兵器时代作为主要作战兵器逞威疆场。它不仅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及古代传统礼仪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和较高的历史文物和收藏价值,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战争史的一个途径,希望在和平年代,我们能以物为证,以史为鉴,避免战争的发生。

  (钟雪平)

编辑:李晓华
下一篇: 读书好处心先觉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