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惠州

惠州旧时酒楼画舫楹联琐谈

  

民国时期的广州陶陶居。

  在酒楼食肆的大门等显眼处悬挂楹联,在联中嵌上店名,以增风雅、广名声,招睐食客,这种方式的“文化包装”,是清末民初的商业时尚。在广东,其中最为出名的应数广州陶陶居茶楼的那一副: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上君子;

  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此联将两个陶字分别嵌于上下联之首,用典恰切,而且巧妙地突显了茶楼的经营特色,确实是一副好联。据说店主是先有了上联,再以二十元大洋的厚酬征选下联,联成而广受欢迎,成为广州茶楼业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受此时代风习的熏染,在惠州西湖和府县两城,旧时也有不少西湖画舫和酒楼食肆悬挂楹联,而且大多是嵌名联。例如惠州南河酒家就有一副鹤顶格嵌名联:

  南北干戈犹遍地;

  河山风雨怕登楼。

  此联作者丘福庵(1883-1945),惠东安墩珠湖村人,毕业于广东政法学校,曾任钦州、惠州等地方法院院长,性孤高耿介,洁身自守。他的这种性格,于此联亦可窥见一二。上联着一“犹”字,当时军阀混战之愈演愈烈,国计民生之每况日下,以及作者对此现实之失望焦虑和忧深愤懣,皆可以由此感知。“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这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名句,作者在下联翻进一层,改“明月”为“风雨”,抒发的便不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的人文情怀,其胸襟气度自然不可以等同视之。此联借别人的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气概不凡,只是与酒家本身似乎并无多大直接关联。

  旧时的东兴饭店在桥东东新桥头侧边的茶辣巷内(现今新建合江楼的前面),巷甚逼仄,店面窄小,却以首创东江盐焗鸡而闻名遐迩,是喜欢品尝东江菜的食客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相传在那里就曾有过一副很有意思的联语:

  东也来,西也来,都来;

  兴亦罢,衰亦罢,饮罢。

  ——联语一般是平收,即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这一副则是以仄声收脚,有点“另类”。而且是用了3+3+2的句式,音节短促铿锵,语气豪纵,颇有点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味道,其中意欲发泄的牢骚怨怼,读者倘能会心,不免莞尔。可惜作者是谁已无可稽考了。

  与东兴饭店隔巷相对的太白酒楼,是一间在惠州颇有名气的老字号,其门联云:

  太上岂忘情,喜看佳偶来临,美酒不辞千盏醉;

  白头征好合,再爱夕阳返照,锦衣摇映满江红。

  从联语的内容推测,这间酒楼当时应是以摆喜酒寿宴为主营项目。酒楼有多层,背向桥西,下临西支江,推窗即可远眺西湖、象岭,俯见双江交汇。“再爱夕阳返照,锦衣摇映满江红。”是用眼前的湖光山色,渲染黄昏时候贵客盈门高朋满座的喜庆气氛,可谓善于借景道情,仍属可诵之作。

  旧时水东街有多间茶楼酒家,从东新桥头往西门口数过去,除太白和东兴外,至少曾经有过金星、太平、东坡、西元等。在西元的侧边,还有过一间海天酒家,亦有一副嵌名门联:

  海阔任遨游,俯瞰东西,水抱山环多乐趣;

  天空观宇宙,往来南北,酒香茶热足怡情。

  此联不见该酒家的个性特点,亦缺乏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之有为嵌名而湊句湊对的感觉。可见,好的嵌名门联其实并不易写,而刻挂出来面世的楹联,也未必一定就是好联。

  酒楼食肆之外,惠州西湖的画舫也常有楹联。根据史料的记载,作为岭南的风景名区,惠州西湖至迟在明代中晚期就有集游览饮食于一体的水上画舫出现。由闽人陈三官绘于明崇祯元年(1628) 的博罗剩人和尚函可《意中幻肖图》,内中第十六图就画了五个游客在一艘画舫里围坐饮酒,此外还有煽炉的童子、传菜的老翁,以及抡篙撑船的舟工等等,明代的画舫的实际风貌或可于此图约略窥见。

  明清鼎革之际,浙江才子祁豸佳来惠游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平章甲第半湖边,日日笙歌入画船。”这“画船”就是画舫,它在清人上谷氏《西湖小史》里,则又被称之为“画舡” 。《西湖小史》约成书于清同光年间,以惠州西湖为叙事背景,对游客在舫中诗酒酬唱的情形有颇多细致的描述。

  清光绪五年(1879) ,山东举人高承瀛(后考取进士翰林) 奉派来惠评阅科举试卷。他曾于公余之暇乘船游览西湖,记录了两副画舫楹联(见高氏《粤游见闻》),其一云:

  十里波光天上下;

  六桥烟景塔东西。

  其二有额相配,书“结缘仙舫” 四字,联语云:

  烟波依旧留苏迹;

  书画剩新仿米家。

  到了民国初年,惠州西湖的画舫至少有两艘,叫“醉月”和“飞觞”。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惠州大力发展游湖业,画舫增至九艘之多,名号有高升、景湖、环球、娱乐、日夜游、小蓬瀛、湖天等等。

  西湖画舫不但具备湖上游览的功能,同时又是一座浮动的食馆,可以向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据故老忆述:画舫内陈设雅致,多用红木家具,配挂名人字画,可摆酒席一至二桌。还可以按游客要求召琴师携歌女乘小艇前来卖唱助兴。菜品亦甚丰富,如西湖蛋、麻辣鸡、东坡肉、炸珍肝、梅菜扣肉、发菜元蹄等等,是常见的“画舫菜单”,颇具东江特色。这些菜肴多在设于湖岸的厨房预先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由专用快艇适时运至,在画舫再行加热或二度加工后供游客享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画舫大都悬有楹联,可惜时过境迁,大多湮灭,现今只辑得“湖天”舫的那副长联:

  湖水澄清,洗尽千秋人物,看世界白云苍狗,转盼皆空!到不如放棹中流,消受一局围棋,数杯醇酒;

  天空浩荡,吹开大地尘埃,问群雄虎踞龙争,而今安在?偶过此凭栏远眺,只剩几堆荒塚,半塔斜阳。

  这是一副鹤顶格嵌名联。作者黄惠沾(1873—1951),惠州府城金带街人,清末秀才,民国初期曾任陆丰县长等职,后弃政,从邑贤张友仁、周醒南诸先生建设和经营惠樟公路,整理和开发惠州西湖。好作诗,亦擅制联。玩味“看世界白云苍狗,转盼皆空” 、“问群雄虎踞龙争,而今安在” 等语,此联似应是作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干戈扰攘之时。语似旷达,洞明世故,骨子里却透出作者对当时高唱“共和”的“肉食者”们的极端鄙视,体现了作者伤心国是、系念苍生的人文情怀。(吴定球)

编辑:黄秀霞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