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明
凝心聚“绿”,打造绿美家乡。不知不觉,绿美惠州行动已深入人心。作为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对家乡的热爱根深蒂固,对家乡越来越美的变化心怀喜悦。
惠州博罗鸡笼山,我的老家,生态美,古韵浓。
山。这山,僻静安宁;这路,弯曲回绕。
从小,我就喜欢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后面,感受这静谧中的自由奔放,感受每一次尽头婉转后的惊喜。长大后,我驱车踏上回家老路,焦躁不安的心总会奇迹般地平静。停车静静地望着绿得幽深的山林,所有的奔波疲倦一扫而空。取一片山路边的“鲁基”(铁芒萁),抚摸着细细密密的叶片,闻着淡淡的草香,好像回到了跟在阿妈身后割“鲁基”的日子,平淡而安宁。这山给了我们宁静的家,庇佑了我们的生活,守护着我们的成长。
水。这水,清澈凛冽,潺漏流水显示着生命奔腾的力度。
水包容有万千神奇:小小鹅卵石,圆滑如玉,或黑或褐或黄白交杂;大鹅卵石下总有惊喜,坑螺总爱藏身于此,随手一摸便是一把。还有小鱼儿小虾,一串串顺溜溜地在溪水中畅游……爷爷总让我把小坑螺、小鱼、小虾放回水中,说是留有余地才能有以后。如今,我带着孩子回家,孩子也喜欢在这清清的龙山溪中戏耍,曾经爷爷的话我自然而然的也告诉了孩子。我恍然,这何尝不是一种传承:水流不息,情传世代。
鸡笼山中的宝溪水库养育了这一方百姓,鸡笼村和宝溪村的老老小小对这水尤其珍惜。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会随意往水中扔垃圾,看到来游玩的客人也会善意提醒,还会热情请口渴的外乡人喝喝自家煮好的清甜宝溪水。
树。这树,不说琼林玉树,却也郁郁葱葱。
脚下的古道沿着山谷,曲径通幽,山林茂密,负离子含量极高。爷爷是几十年的护林员,即便现在年迈退休,他也依旧恪尽职守。每一处的树,爷爷总能说上半天。长青如松柏、杉树,珍贵如黄檀、枫香,平凡如柑橘、桃李……每棵树都在此怡然自得,繁茂滋长。我最爱仰望大树,感觉天也不过就如此高,清风林鸣,最是心旷神怡。
花。这花,隐于林中,却依旧耀眼。
每次入山,我总能寻到惊喜:三月杜鹃红,初夏梧桐雪,深秋龙虾花,冬天梨花开。尤其是珍稀的龙虾花是白垩纪时代的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经过专家论证是广东唯一呈片状分布的龙虾花生长带,是家乡的珍宝。
最喜人的是夏季的鸡笼山,外面暑气旺盛,但一踏入山中,一扫烦热倍感清凉。微风伴着草木香味沁人心脾,绿色的山,绿色的树,若隐若现的小野花,哪一处不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绿氧吧。
家乡天然馈赠的美,是值得世代守护的珍贵财富。如今,鸡笼山村、宝溪村已列入麻陂镇“红色印记·古韵山溪”乡村振兴风貌提升带。看,古道边,一旁布满青苔的古炮楼墙壁残存,铭记着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这是鸡笼山中革命烈士留下的足迹,他们曾为守护这一方水土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作为博罗革命老区的鸡笼山村,传承着先辈的革命精神,朴实而热血,为建设更美的家乡而努力。2024年4月24日,鸡笼山的村民群众和为爱弯腰“益”起来麻陂捡跑团志愿服务队一起参加捡跑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拿着垃圾钳、垃圾袋等劳动工具,从鸡笼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捡跑到黄泥岭小组,大家边慢跑边认真捡拾村道上、草丛间的杂物垃圾,倡导了不乱丢垃圾、爱护环境的文明理念,持续提升村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村民们用实际行动守护鸡笼山村秀美的自然环境,用志愿“红”守护环保“绿”。
凝心聚“绿”,绿美家乡绣锦图,山中有家,山中有情;山中有诗,山中有远方。我爱这山,爱这水,爱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