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小洞村走上了“蝶变”之路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小洞村龙湾公园,绿道沿河蜿蜒而行,鱼儿在河中嬉戏,小鸟在树上撒欢,俨然一幅美丽乡村优美画卷。小洞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这个位于瑶乡东北部的村庄走上了“蝶变”之路。

  

光伏发电助脱贫,小洞村赚足“阳光收入”。

  

龙湾公园干净整洁是村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小洞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约1160人,村民以前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水稻、花生、柑橘、粉蕉等农作物,收入相对较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启动后,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挂钩帮扶小洞村。

  2016年至2018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通过各种方式,投入近300万元支持小洞村发展项目。目前,村集体主要收入源自水电站、光伏发电两大项目,每年收益约16万元。

  “帮扶前,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只有5.5万元左右。”小洞村党支部书记刘少静介绍,截至2020年,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23万元。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村里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去年顺利脱贫。

  

村民刘为德种植的年桔成为致富果。

  

小洞村环境宜人风景秀丽。

  几年前,村民刘海周住着平房,他和妻子的身体都不好,无法外出务工,且孩子也小。帮扶人员了解情况后,指导他学习酿酒技术,并给予他每年2000元的启动资金。刘海周说,在帮扶人员的支持下,他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如今,他凭借酿酒技能一年增收近3万元。

  村民刘为德种植了近30亩年桔,疫情期间陷入了滞销困境,情况类似的贫困户还有3户。帮扶单位多方联系,为他们售出4.5万斤年桔,带来6.2万元收入。去年12月,寒潮低温天气给小洞村的砂糖桔产销带来了考验,帮扶单位再次想方设法为村民打开销路,售出1.3万斤砂糖桔。

蓝田瑶族乡小洞村生态环境良好。

崭新的村民广场。

  小洞村是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点,近年来共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新农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的小洞村,道路完全硬底化,还修建了村文化广场、公园、农家党校和村文化室。

  刘少静表示,接下来,小洞村计划引进企业打造占地14亩的特色民宿,预计今年底开业,届时不仅可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儿童乐园等服务设施,还将为村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来源:惠州日报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黄宇翔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编辑:钇云
上一篇: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