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龙门县地派镇:点燃红色引擎 激活绿色动能

  龙门县地派镇森林覆盖率高达95%,负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立方厘米,是名符其实的“大氧吧”,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这里的温泉酒店深受珠三角地区游客的欢迎。同时,该镇芒派村的红色教育基地、革命旧址成为打卡热点,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开展红色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熏陶。

  龙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龙门将全面实施“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城镇焕新、生态赋能、民生幸福”五大战略,努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奋力把龙门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为此,地派镇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时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主动深度融湾入圈,奋勇比学赶超,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生态立镇、旅游旺镇”发展定位,充分点燃“红色引擎”,激活“绿色动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康养度假小镇。

地派镇芒派“红色村”。

  绿色生态 做好“山泉水房”四篇文章

  地派镇位于龙门县西北部,生态优美,群山环绕。该镇因坐拥桂峰山、地派温泉和天堂山水库等优质旅游资源及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在龙门旅游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地派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探索旅游产业新模式,全力打造大湾区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同时,依托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带领村民走上增收致富道路。

  “环境优美,有山有水,空气也非常好。”国庆期间,慕名来到地派旅游度假的游客刘先生说。谈起地派,人们自然会提到当地的“山、泉、水”资源。“山”为桂峰山,“泉”为地派温泉,“水”则是天堂山水库。这也是地派发展生态旅游的厚实“家底”。

  桂峰山海拔1085米,其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南边界多由高山组成,高低相差悬殊,形成两山夹一沟的地势,其中设有桂峰山省级森林公园。目前,公园分成桂峰山登山区、小庙溪游览区、半月潭休闲度假区、森林生态保护区等区域。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构成了景区的美丽风光。此外,公园中还存有3处遗址,分别为清代造纸作坊遗址、东江纵队革命活动遗址和瑶寨遗址。随着龙门交通路网的完善,桂峰山逐渐成为周边城市游客向往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在桂峰山下,是常年流淌的温泉水。1960年,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矿泉研究室专家曾到地派勘测,认为地派温泉水质好,又离圩镇近,若通过钻探提高水温和流量,很有经济价值。2010年,地派温泉建成营业,成为当时龙门设施最新最高档的温泉度假区之一。地派温泉以禅乐养生为特色,是中国首家以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温泉度假区。近年来,通过不断打造新景点,这里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据地派镇镇长赖文城介绍,立足这些“家底”,当地将以桂峰山文旅项目和地派温泉为依托,吸引民宿以及中小型文旅项目入驻,真正发挥地派作为大湾区“后花园”作用,成为大湾区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投资额25亿元的桂峰山项目已进入报建阶段;地派温泉二期计划投资15亿元,所需土地已经盘整好;当地的爱树乡村度假山居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

  地派镇党委书记王俊杰表示,将全力保护地派美丽生态环境,筑牢大湾区北大门生态屏障,聚力做强全域旅游乡镇,当好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颜值担当”,努力建设湾区康养旅居后花园,争当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引领者。着力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山地旅游、高端温泉、特色小镇、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围绕县委提出的生态赋能战略目标,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谱写好“美化一座山(桂峰山项目)、深挖一眼泉(温泉项目)、盘活一湖水(天堂湖)、建好一间房(民宿项目)”的“山、泉、水、房”四篇文章,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打造全域乡村旅游小镇。

  据悉,该镇还计划引进龙头企业,开发建设天堂小镇项目,打造以天堂山水库为核心的山湖景观区,以周边村庄为核心的山林亲子野趣、农旅艺术原乡旅游区,以天堂山社区为核心的都市人文居住、行政商业中心的大健康文旅项目。

 

陈洞村村民在茶园作业。

  红色资源

  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点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革命老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龙门县正通过立足保护提升的“要点”、着力破解老区发展的“痛点”、打通老区相连的“节点”以及创新老区宣传的“亮点”,打好革命老区发展“红色牌”。

  近年来,龙门通过开展革命遗址大普查,摸清全县126个革命老区村庄“红色家底”,并按照遗址类别分析后,制订了“一址一策”保护(修缮)方案。

  得益于此,地派镇芒派村的红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保护与传承。芒派村是革命老区村,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转战龙门的“第一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纵队第三支队的南部根据地之一,在解放战争期间,全村共牺牲了15名革命战士……在芒派村这片红色土地上,如今仍保存着一批完整的红色遗址——雷公贝村祠堂、芒派村革命烈士纪念墓、三角山大岭头战斗遗址、欧岭下长窝红军医疗站等。

  早些年,为保护利用芒派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地派镇党委、政府全力抢救、修复这些红色遗址。同时,搜集整理民间收藏的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记录当地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场景复原,为发展红色旅游打下基础。

  2017年底,芒派村被认定为全省“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之一。在得知建设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项目需要用地时,芒派村许多村民主动无偿出让土地支持项目建设。

  当地80多岁的老党员刘石炎是第一位提出无偿出让屋地的村民。刘石炎老人自幼生活在芒派村雷公背村民小组,作为雷公背红色革命历史的见证者,他经历了日寇入村、龙从人民保乡队建立、国民党反动派焚烧祠堂等众多历史时刻。听说“红色村”党建项目需要用地后,他不但将自己的3间老屋地无偿捐献出来,还积极劝说周边亲戚好友参与到用地捐献中来。

  村民无偿出让土地的类似事例在芒派村还有很多。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以来,芒派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在各级各部门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芒派村不断提升绿化、亮化、生态化水平,使这里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红色乡村,在传承发扬革命精神的同时,示范带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当前,芒派村以“红色传承·慢游生活”为主题理念进行规划,功能定位为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文化、红色营地。芒派村也作为重要节点融入地派镇乃至龙门县全域旅游规划中,连起地派镇环桂峰山森林公园、地派温泉旅游的轴线,将影响力向惠州其他县(区)及珠三角周边区域辐射。接下来,当地还将利用好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两大优势,既打好“红色牌”,又念好“绿色经”,让红色精神转化为助推地派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红+绿”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产业项目

  做大做强山茶产业和南药产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地派镇不仅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新农村画卷,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目前,当地陆续成立了多个合作社,形成了以山茶、马古栗、巴戟为支柱的特色产业,逐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并通过与乡村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陈洞村位于地派镇西南面,曾是省定贫困村,但随着山茶种植的兴起和乡村旅游的带动,陈洞村实现了蝶变,当地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记者日前来到陈洞村看到,平坦开阔的村道、环境优美的公园、根深叶茂的古树、整齐划一的路灯,远处还有几位老人在悠闲地锻炼身体……对于村中环境的改变,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据了解,陈洞村常年雾气缭绕,土壤含丰富的矿物质,适合茶树生长,当地一直有种茶的传统。如何把当地品质良好的茶叶推广出去,让村民享受到特色农业带来的红利,是地派镇党委政府和村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时间回到2017年,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当地成立了龙门县高桥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起70亩茶园,种植茶树10万余棵。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发展迅速,其作用从最初的扶贫逐渐向产业振兴转变。在此期间,合作社购置全套制茶设备建成茶叶加工车间,注册了“一品桂峰”品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山茶产业,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据统计,2019年,茶园茶叶产量近1000公斤,产值近30万元;2020年茶叶产量提升至2100公斤,产值约90万元。

  根据规划,陈洞村今年计划扩种20亩约3.5万棵茶树,将茶园种植面积增加到90亩。同时,进一步完善茶园内硬件设备及配套设施,实现产能和产品质量双提升,擦亮地派山茶品牌。

  随着龙门全域旅游发展的推进,陈洞村还与当地的地派村、渡头村、芒派村一起被纳入“田园古村之旅”精品路线中。如今,游客来到这里,动可徜徉于绵延的茶山之上、穿梭于垄垄茶田之中,静可呼吸清新干净的负离子空气,泡一壶茶坐在茶园边慢慢品味,感受山风柔柔地吹拂。

  王俊杰表示,未来五年,该镇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一村一品”,做大做强地派山茶产业和南药产业,促进农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打造地派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相关新闻

  50多幅连环画重现芒派红色历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芒派村的雷公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地开展革命斗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在龙门革命斗争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其精神成为龙门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内动力。

  近日,记者在雷公背村民小组革命斗争陈展中心看到,50多幅雷公背红色主题连环画陈列在墙面和展板上,充分展示了雷公背及其周边群众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英雄故事。这些连环画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地党组织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共产党员和英勇的人民始终坚守信仰、永守初心,为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

  地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有15名革命烈士的名字刻在红军烈士墓碑上,虽然有据可查,但是由于时间久远,而且这些烈士牺牲的时候都很年轻,基本没有留下后人,导致他们的照片都没能被保存下来。

  “这些连环画主要表现芒派村革命时期一段壮丽的历史。因为当时烈士牺牲比较多,但是流传下来的故事比较少。我们通过多方沟通最终决定用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这段缺失的历史。”该负责人说,这些连环画是地派镇政府通过龙门县党史办邀请惠州市一家文化公司创作的,当时邀请了画家叶来聪老先生来创作,叶老花费了2个月时间创作出了50多幅连环画。

  智库观察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梁乃锋:

  整合资源增强消费粘性

  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禀赋优势,深挖红色文化历史资源,龙门县地派镇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进一步用好“红色”和“绿色”两个资源,把旅游打造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地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广东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周边地区温泉开发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一定品牌和影响,特别是当前温泉主题旅游同质化严重,在激烈的温泉旅游市场细分中,地派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明确自身定位和凸显区域特色,和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形成集约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在此基础上,快速打造便于推广、易于传播的旅游新IP。另一方面,要做好旅游市场的深度开发,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强化对整个旅游产业链的综合性规划,在提升旅游规模和质量上做文章,把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要把本地的风土人情、文旅产品、农副产品、村居民宿、餐饮休闲等各类资源统一集中到区域的旅游平台上,要延伸和拓展旅游产业链条,通过各类资源的整合提升消费粘性,把“游客流量”转化为“资金流量”,把“旅游品牌”转化为“旅游效益”。第三方面,要形成“大龙门”概念,要从整个龙门县旅游资源开发和分布的视角,科学定位地派在旅游产业链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位置,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建温泉和乡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推动地派与其他乡镇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编辑:郑惠纯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