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龙门村落蔬菜葱郁,奏响致富欢歌

  在祖塘村,一排排银光闪烁的温室大棚格外醒目,温室大棚里,龙须菜、紫贝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番茄硕果累累。正在除草松土的几位村民边干活边聊天,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是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惠州市税务局的帮扶下,祖塘村调整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光伏发电和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祖塘蔬菜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

  光伏发电

  绿色新能源 照亮致富路

  过去祖塘村没有产业,村集体收入很低,村民依靠原生态的种养模式,生产结构单一,难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发展受到诸多限制,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唯一选择。扶贫工作组经过调研,发现光伏发电无污染、无噪音、易打理,有阳光就有收入,既能实现绿色发展,又为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018年,扶贫工作组投入资金,在祖塘村村委会旁边搭建百姓大舞台,并在舞台上方组建了总装机容量132.48KW的光伏发电项目,从2019年开始至今,已产生收益约将近30万元。

  

祖塘村大棚蔬菜基地。(来源: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驻村“第一书记”郑铃光介绍,光伏扶贫项目的收益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代种养”“公益岗位”等方式开展分红,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推广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帮扶项目,进一步激发积极创业和发展种养干劲。

  村民刘淑霞的丈夫身体不好,再加上家里孩子小,她没办法外出务工。得知她的情况后,村委聘请她为文员,负责村中文书工作,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幸亏有这笔收入,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也方便我照顾家人。”

  温室大棚

  村民家门口就业 奏响致富欢歌

  除了光伏发电,祖塘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也处处洋溢着希望。

  为改变村里的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2020年惠州市税务局在该村开展大棚蔬菜种植项目,搭建温室大棚20亩、露天示范种植30亩,同时引进农业公司,带头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种植、销售及系列服务。

  “去年8月大棚蔬菜基地投入使用后,种植多种蔬菜品质高,市场反响比较好,效益也是比较可观。”郑铃光介绍,截至去年底,蔬菜基地产值近2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0多人,带动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效益远高于种植传统作物。

  

祖塘村大棚蔬菜基地。(来源: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温室大棚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含金量”,也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棚”,很多村民依托温室大棚实现家门口就业,用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也奏响了致富欢歌。

  今年58岁的马谷兰和丈夫都是残疾人,生活困难时曾一度要靠亲友救济。家门口的蔬菜基地给她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自从村里有了这个大棚蔬菜基地,我就经常在基地帮忙做,一个月下来还能挣个两三千元。”马谷兰说,如今家里的生活好起来了,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编辑:张海游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