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提高城市首位度 惠城要全速转动产业“风火轮”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全市上下正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新赶考 新答卷”比学赶超看县区大型采访活动,旨在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聚焦我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开新局”宣传,深度展现我市各县(区)在比学赶超行动中比什么、学什么、怎么赶、如何超,形成全市上下“惠民利民办实事、比学赶超开新局”的浓厚氛围。

  溯百里秦淮河而上,源头便是南京市溧水区。这个昔日的苏南小县以创新、绿色、健康的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今已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1300公里外的珠三角地区,与溧水同属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惠州市惠城区,正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产业平台建设,全力提高城市首位度。

  一场比学赶超行动,将两个相距千里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市委、市政府谋划推进“比学赶超”,激励各县(区)进一步找准区域定位、凸显自身特色、尽快补齐短板,努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勇于超越自我、争先进位。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惠城区将南京市溧水区定为比学赶超的目标,并在产业发展、总部经济上对标学习南京市江宁区和深圳市福田区。

  “溧水与惠城面积相当,产值也相当,其产业发展和园区开发做得很不错,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说,惠城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一批已落户的产业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链主型大项目,预计5年内GDP平均增速可达到两位数,惠城有信心在5年内实现经济总量赶超溧水。

  

  学什么

  “国字号”园区助溧水成为南京新增长极

  近年来,溧水经济呈现跨越式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572亿元,接连突破600亿、700亿、800亿元关口,增长到去年的911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省市重大项目数量持续位居南京市前列。

  在江苏省2019年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溧水首次被评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综合指数在全省63个郊区(县、市)中位列第三,一举迈入全省区县第一方阵。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而今已崛起成为南京南部重要增长极、全省高质量发展“优等生”,溧水巨变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比学赶超”观察团发现,溧水这几年的实践,正是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利用区位优势打造高质量平台、园区,实现“弯道超车”的典型样本。目前,溧水正全力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宁杭合作试验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等六大试验示范区建设。其中的多个“国字号”园区充分展现了溧水的综合实力,成为承载溧水产业发展的优质平台。

  与溧水同属南京的江宁区在园区开发上也有很多新招。2017年底,江宁开发区整合区位最好、实力最强、条件最优的23.42平方公里板块,挂牌成立江宁开发区高新园,范围覆盖百家湖、九龙湖、空港、江苏软件园、东山总部园五大板块15个平台,目的是提升创新发展能级。仅两年多时间,园区就新增新四板挂牌企业4家,PCT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等指标全市领先,新增15家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户,总数达到85家,发展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市名列前茅,科技型企业2年实现数量翻番。

  当前,惠城正举全区之力推动金山新城、惠州湾产业新城、东江湾产业园和国际生物健康谷等园区和平台建设,以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惠城可以借鉴学习江宁和溧水的做法,大力推进金山新城和东江湾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建设,明晰产业定位,加快园区和平台发展。

  深耕制造业 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本”

  “从制造起步,因制造而兴”,制造业是溧水的看家本领。近年来,溧水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临空、大健康三大产业地标,集中了一批“硬核”制造企业:占据全球镁合金市场35%份额的云海金属、百亿级世界锂电子领军企业欣旺达、拥有行业领先核心控制软件和32项整车控制器技术的开沃新能源汽车、建设世界超级产研基地的A.O.史密斯……

  溧水作为南京唯一、江苏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获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是南京、江苏甚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本”。去年,溧水制造业前50强产值逆势增长30%,增速创五年来新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2.6%,总数是五年前的五倍;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占全市新增规上企业五分之一;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一年内提高29.3%。

  得益于制造业的强势带动,溧水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从2014年的第72名跃升到2020年的第43名。溧水还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十条”政策,在引进重大项目、开拓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今年3月,在深圳举办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推介会上,溧水发布制造业2.0版政策,兑现奖补资金近3亿元,让在溧企业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

  根据《溧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溧水将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用5年时间,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和外资企业集聚区;用10年时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区前20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

  “制造如根,根深叶茂”。高质量发展需要制造业做大做强、强力支撑。“十四五”期间,惠城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提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惠城可以对标学习溧水的做法,深耕先进制造业,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部经济带动中心城区发展

  在发展总部经济上,惠城区提出对标学习深圳市福田区。

  作为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总部经济是一种强带动、强辐射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等显著特点,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的经济形态。

  深圳是国内最早开始规划总部经济,也是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短短十余年时间,总部经济不仅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也成为推动深圳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引擎。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建树良多。作为深圳总部经济航母的福田中心区总部基地,汇聚了深圳近80%的金融力量。密集的摩天楼群中,平安集团、招商银行、正威国际等商业巨头的总部大楼均分列于这条轴线上。

  去年,福田发布《福田区发展总部经济创建“湾区总部之都”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现代化总部产业集群、提高总部经济国际化水平、树立“湾区总部之都”品牌、升级总部政策和服务体系四方面16条举措。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福田总部企业数量达到79家,占全市总部企业近三分之一。“十四五”时期,福田还将规划布局超过20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圈”,持续为全球总部企业向深圳核心区汇集智力、资本、信息等高端资源创造最优环境,以推动总部企业价值链与中心城区资源禀赋实现最佳耦合。

  总部经济给福田区带来的好处立竿见影,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明显。去年,福田总部企业税收贡献在全市总部企业中占比接近一半。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2235.61亿元,增长4.2%,占地区生产总值47%,GDP贡献占福田近半,总部经济的威力可见一斑。

  观察团发现,福田的主导产业有金融、科技服务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在发展都市产业和总部经济上优势突出。作为中心城区,惠城可以借鉴学习福田做法,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管理办法,积极发展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等职能型总部和区域性总部,不断壮大都市产业和总部经济。

  

  怎么赶

  把产业平台打造成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载体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狠抓工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当前,惠城区正着力在园区平台和产业发展上树标杆、作引领。

  金山新城内,粤港澳大湾区产城人文融合新地标——天安数码城施工正酣,招引并举;东江湾千亿产业园内,信利康乐创城·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建设加速,与金山新城乐创汇·5G智慧园,一体打造具有“供应链+5G”特色的双百亿生态总部……

  “我们坚定不移把产业平台作为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金山新城、东江湾产业园、惠州湾产业新城建设,打造成为支撑惠城经济增长、产业跃升的核心平台。”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翟树宇表示,金山新城将重点布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东江湾产业园计划投入30亿元,切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3+3+X”产业规划,着力引进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项目,创建成为省级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州湾产业新城重点引进现代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打造成为一流城市的重要支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有了优质的平台,才能做大产业集群。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溧水创新制造业评价制度,定期发布制造业“亩均产出百强榜”,实施区域综合评估制度,将制造业考评纳入镇(街)千分制考核。

  “溧水的做法值得惠城借鉴。”惠城区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土地、电力、劳动力、环境等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惠城将依据“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借助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运用政府指导职能,依法依规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供给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予以不同政策扶持。通过制定优惠支持政策,鼓励全区自有工业用地企业提高用地产出效益,建立企业用地产出效益包括产值、财政贡献等综合评价体系,对评价高的企业予以政策、资金奖励。

  强化高企培育 出台人才优惠政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去年以来,惠城区积极筹建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推进建设天安数码城惠州湖山智慧生态城、惠州信利康5G智慧园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新建一批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形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梯次发展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

  惠城区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正积极加强专利促进与高企专利布局工作,做好2021年高企申报的知识产权储备,重点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挖掘,指导中小微企业从创新成果中挖掘知识产权,围绕核心技术开展专利布局。

  “去年全区组织推荐三批共128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8家企业确认通过,通过率为84.37%。”该负责人表示,根据2021年惠州市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相关指标任务表,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目标数330家,净增139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根基。今年5月7日,溧水发布大学生“聚溧”政策,诚邀全省“万名大学生看溧水”。其中重点包括:每年开发不少于1万个大学生实习岗位;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最高可获50万元无偿资助和3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每两周举办一次活动等一系列众多硬核引才内容。此举出台,吸引不少学子留在溧水创业就业,追逐青春梦想。

  根据惠城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惠城区全区常住人口为1558793人,约占全市四分之一,十年共增加394259人,增长33.86%,年平均增长率为2.96%。惠城区成为人口与人才的“强磁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全区参加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及以上技能培训人数分别为658、129、57人,培训总量位列全市第一。截至今年2月,全区共有博士、硕士、拔尖人才688人。今年5月,区委组织部在观湖书院举办惠城区“人才暖屋”挂牌仪式,标志着该区为人才搭建的专属交流平台正式启用。

  城市吸引力增强了,才能聚集人才,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并反哺城市。刘光滨表示,惠城将下大力气强产业、优环境,增强“软”“硬”两大实力,吸引更多人流向中心区。另一方面是通过实施“人才双千计划”,建立“惠城人才之家”,出台更多的人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惠城建功立业,为惠城发展添砖加瓦。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

  发展总部经济是中心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中心城区,惠城在发展总部经济上有天然的优势。目前,惠城有5家总部企业,分别是德赛集团、骏亚电子、惠州农商行、旭日投资、广东菲安妮,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惠城不断发力总部经济,利用区位优势明确发展定位,重点对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总部进行培育,鼓励商业地产开发商业标准化、智能化楼宇,树立一批楼宇经济标杆,为总部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惠城区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大型企业总部,积极吸引粤港澳大型企业运营总部搬迁至惠城。建立健全总部企业扶持政策,发展规划方案及部门工作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培育总部企业发展;依托市总部企业奖励措施,大力培育总部企业,力争2021年总部企业存量增加2家,总量达7家。

  上市公司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去年,惠城有上市公司7家,占全市17.5%,排名第二,与第一名仲恺区19家相比,少了12家。今年,惠城将通过加大培育企业上市挂牌力度,集聚扩张上市公司容量,进而培育形成具有竞争实力的总部企业后备力量。

  新消费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翟树宇表示,惠城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文娱、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引进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大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引导中小微外贸企业借力开展进出口业务。规划建设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支持“首店经济”“名店经济”发展,打造江北华贸、河南岸港惠、桥东水东街等特色商圈。繁荣夜间消费市场,打造特色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观察团发现,虽然惠城区商贸服务业总部发展较为突出,但全区规模大、档次高、持续税收贡献能力强的服务业企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物流、金融、文化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创意、商贸和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和体量均不大,建议惠城在这方面继续发力,迎头赶上。

  

  如何超

  完善产业规划布局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为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系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只有深刻领会“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才能把新阶段惠州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

  市委、市政府谋划推进“比学赶超”,目的是为了让各县(区)比出激情、比出信心,学出办法、学出举措,从而加快追赶,走出自我舒适区,最终超越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惠城区制定《惠城区开展比学赶超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实现跨越”要求,全区经济实力、城市品质显著增强,中心区首位度明显提高,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地位更加凸显。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以上,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挺进前50名。

  要实现赶超目标,必须具备强劲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取决于产业发展,发展产业首先要明确功能布局。

  观察团发现,溧水区各镇(街)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如经济开发区主要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永阳街道集中做强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白马镇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等,每个镇(街)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推动溧水差异化和高质量发展。

  观察团认为,溧水顶层规划各镇(街)差异化功能布局的做法值得惠城学习。惠城可以按镇域边界划分城市经济发展区、工业经济发展区、生态优先发展区三大板块,推进镇域经济差异协调化发展,支持各镇(街)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主导产业。

  “制造业是服务业的基础,围绕制造业,才会衍生出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高端服务需求。”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指出,目前惠城规上工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产值、高新技术产值等指标仍是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最突出短板,惠城要坚持实体经济优先,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并重,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推动产业“软硬均衡”发展,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黄忠平建议,惠城要以创建省级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划定设立工业用地红线和产业保护区,加强土地收储、整合、利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力度,推动园区内大中小企业形成完善的生产配套协作体系,支持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交易、投融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等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完善孵化育成体系,致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强、人才强、金融强、产业强“四位协同”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高校则正是创新要素最为集聚的地方。溧水与各大高校院所广泛开展合作,先后落地了东南抗震院、溧航仿生院、同溧晶体院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还成立了哈佛大学苏哈适老研究院、同济大学智电研究院、国家空港智慧创业园等创新平台20余家,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余项。

  惠城同样拥有开展校企合作的良好条件。惠州紧邻广州,广州有8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一,广州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

  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眭世荣建议,惠城要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争取打造成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价值和杠杆作用,争取省市两级政府政策支持,把金山新城打造成省市两级政府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

  重点面向“双区”开展招商引资

  大项目带来大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近年来,溧水区围绕新能源汽车、临空产业、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招引一批旗舰型、地标型项目,同时继续招引一批有利于建链、强链、补链的项目,形成项目招引的“葡萄串”效应,以高质量招商推动溧水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溧水区赴深圳举办推介会,而且全球直播,1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132亿元,其中有7个超10亿元项目。推介会上发布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十条”,在8个方面提高奖励标准,并增加了5个新奖项,项目补助力度大、创新扶持范围大、企业成长发展空间大,含新量更高、含金量更足。

  千里之外的溧水与深圳“缘分”不浅。从“纳税大户”喜之郎开始,溧水集聚了比亚迪、创维、欣旺达等一大批深圳企业,并成为“溧水制造”的中流砥柱。去年,溧水制造业产值前50强中,深圳企业占40%;工业企业纳税前40强中,深圳企业占近三分之一。

  远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溧水都到深圳举办推介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惠城更不能甘居人后,要敢于跳出自身舒适区。近年来,惠城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把招商引资触角延伸到深圳等地、探索建立项目销号制度、推行项目联络专员制度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牢记国之大者”。“双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主动对接、积极融入、服务推动“双区”建设,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重大机遇。

  观察团建议,面对“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惠城要充分发挥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功能,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更加积极融入对接“双区”建设中借力借势发展,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更多人才集聚。要在精准招商方面下大力气,学习溧水大手笔开展推介会,多招引一些旗舰型、地标型项目和有利于建链、强链、补链的项目。要坚持“项目为王”,依托驻深招商联络处,面向“双区”招项目,建立大数据精准招商平台,完善土地资源库、厂房资源库、项目扶持政策库,编制靶向招商地图。以“项目建设论英雄”,对各镇(街)项目建设进度开展“月排名、季考核”评比,赛出“惠城速度”。

  用好国资平台 参与城市建设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国有企业能否做强做优做大,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能否在发展中争先进位,特别是疫情全球蔓延、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做好“六稳”工作,做实“六保”任务上必须扛起更大责任,加快转型发展。

  今年3月,惠城区组织相关部门,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京市江宁区和秦淮区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等形式,学习两市三区提高城市首位度相关经验做法。调研组发现,三个区都有多个功能强大的国资平台,几乎所有政府投资都由国资平台具体操作。比如,邗江区的琴筝文化产业园、江宁区天印健康创新园均由当地政府的国资平台开发建设,秦淮区小西湖微改造项目等城市更新、特色街区改造工作,国资平台都给予大力支持。

  观察团建议,惠城在园区开发、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必须要用好国资平台,强化国资平台融资能力,让国资更多参与并主导村企合作、村民留用地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事项,强化政府统筹能力。同时,要支持园区国资平台做大做强,将土地资源转化为资产,并参与园区投资融资、项目代建和开发建设运营,不断充实壮大公司资产和增加综合收益,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给全党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刘光滨表示,惠城将持续深化“3+2”系统工程,全身心融入“双区”发展大局,全方面承接“双区”辐射带动,集聚更多的资源,辐射更大的范围,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发展城市经济,努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张旭华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 谢宝树 邱若蓉 侯县军 谢菁菁

  专家 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眭世荣

  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

编辑:张海游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