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湖红团颜色粉红,形状饱满且像发芽的种子,寓意万物春生、开枝散叶、大吉大利。
非遗名片
潼湖红团,又称“沙团”,颜色粉红,形状饱满且像发芽的种子,寓意万物春生、开枝散叶、大吉大利,是潼湖民间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食品。每逢过年过节、结婚、添丁满月等喜庆日子,每家每户都要制作这道特色小吃。红红火火的红团,保留着潼湖人的舌尖记忆。
据族谱记载,仲恺潼湖居民做红团的习俗已经延续400多年。2018年12月,潼湖红团被列入惠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潼湖红团分布范围很广,潼湖大部分家庭都有制作红团的传统。在潼湖圩镇、三和市场、永平市场等也有十几家出售红团的小店、摊档。
潼湖红团的代表性传承人叫黄伴娇。在家家户户都会做红团的潼湖,传承人的称号可是黄伴娇凭手艺“夺”来的。“为了选出做得最好的传承人,我们在2016年举办了潼湖红团制作技艺争霸赛,娇姐一举夺冠。”潼湖文化站工作人员杨婉琳说,争霸赛通过对参赛者制作的红团外形、馅料等诸多因素最终作出评定。
和面。
包馅。
捏尾。
新鲜出炉。
做红团先要调馅料。一般先把花生炒熟,放凉捣碎,加上炒熟的芝麻和白糖,搅拌均匀即可。接着是准备红团的皮,将糯米粉拌上适量的红花粉,加入热水揉成糯米面团,就可以做红团了。
黄伴娇从面团中捏出一个小团,揉成杯状,往里填充馅料。随后手指沿着红团的边口快速旋转,把馅包起来,揉成椭圆形带着一个尖角儿的形状,像发芽的种子,一个红团即做好了。“那个小小的尖角儿意味着添丁发财。”黄伴娇说。做好的红团放入蒸笼,大火蒸5~8分钟后,取出来一个个放在洗净的蕉叶上,即可食用。
近年来,随着潼湖传统美食的宣传推广,潼湖红团声名大噪。为满足更多人的需求,红团的口味也越来越丰富,有眉豆和萝卜干制作的咸味红团,有年轻人喜欢的椰蓉、红糖口味的红团等。
每次做红团,黄伴娇和丈夫黄容波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每逢佳节,潼湖镇赤岗村村民都会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做红团。
赤岗村50岁以上妇女几乎人人都会做红团。
为进一步推广红团,潼湖文化站还组织专门的体验活动,邀请网友走进非遗传承人的家中学习制作红团。
融入“红团君”卡通形象的文创产品。
为了让红团被更多年轻人记住和喜爱,潼湖文化站还为红团设计了一款叫“红团君”的卡通形象,红嘟嘟、圆滚滚的身体包着一件绿蕉叶的衣裳,十分可爱。潼湖文化站将其与钥匙扣、标签等相结合,目前推出了一些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