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社官方网站

惠阳三和:锚定千亿级园区 产城村融合发展

  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三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齐片区公共卫生服务短板。

  从区位和交通上看,三和街道深度融深融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0年前,这里阡陌纵横,稻丰水美。

  30年后,这里龙头企业集聚,宜业宜居。

  惠阳三和,这个曾经“两头不到岸”的偏僻地区,从1992年筹建惠阳经济开发区起步,如同一棵充满勃勃生机的春苗,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支撑惠阳产业发展“主战场”、工业“主阵地”之一。

  在惠州深度融深融湾大背景下,惠阳正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作为惠深产业协同发展重要战略平台。三和街道作为惠阳打造的首个千亿级园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的主阵地,一手抓新园区开发建设,一手抓建成区产业升级,推动深惠产业共建、协同发展,在深度融深融湾行动中充当主力、抢占先机、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努力成为惠阳打造深度融深融湾“桥头堡”的先行区。

  从“工业拓荒”到“产城村融合”,从“造园”到“造城”,三和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村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发展 建千亿级园区加快惠深产业协同发展

  距离深圳60公里;连通惠城区的叶挺大道和连接7条高速的惠大高速,从三和街道穿境而过……从区位和交通上看,三和街道在深度融深融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惠阳经济开发区筹建于1992年,今年是其成立30周年。三和街道,正凭借过去打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依托千亿级产业园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甩开膀子迈入产业升级提质新时代。

  无论驱车行驶在惠大高速辅道,还是叶挺大道,都可见路边原本空置的荒地上,一栋栋高标准厂房正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工地热火朝天。

  三和街道是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的主阵地,其有超过21平方公里的面积被纳入这个产业园的版图。该产业园由象岭智慧产业区、智能制造产业区、创新科技产业区、产业升级集聚区4个产业区(“一园四区”)组成,是惠阳打造惠深产业协同发展重要战略平台。

  位于叶挺大道边的棠梓岭,原本是一片长满杂草的荒芜之地,如今已矗立起一栋栋高标准厂房。这是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的智能制造产业区,已进驻的维尔智能科技、凯中精密等6宗项目都在加紧建设中。

  “感谢惠阳区以及三和街道为我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站在工地上,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厂房,维尔智能科技董事长宁建强心潮澎湃。维尔智能科技项目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拟建面积6.5万平方米,将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家居电器、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研发生产。该项目厂房已封顶正在装修,今年7月将投产。

  一边是新建高标准厂房打造智能制造区,另一边则对建成区进行产业升级。

  走进御和路边的云豪科技园,一栋栋经过升级改造的漂亮厂房格外醒目。2018年6月,三和街道首次提出“打铁行动”,对传统低端低效的铁皮厂房进行产业升级。

  云豪科技园就是企业自主升级的一个代表。云豪科技园项目业务经理王圣任介绍,除了对现有厂房提质升级,该科技园还于2020年新建二期高标准厂房,引进科技创新项目,做大做强产业园区。目前,新建的4栋高标准厂房已封顶正在装修,9家进驻企业中规上企业就有3家。

  产业集聚区升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高质量发展镇街行采访团了解到,三和街道建成区已打造以伯恩高新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升级集聚区,预计升级后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目前,科奇、凯贤电子、君豪盛、震浩等31个企业已启动产业升级,总投资约62亿元。

  “一园四区,各区的功能定位不同,我们的招商也从引资转变为选资。”三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小锋介绍,按照规划,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将以5G、智慧安防、智慧物联、智能硬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研发孵化、创新金融为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产业园区已完成土地整理约5000亩,已引进优质工业项目14宗,上市企业5家。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区已引入6宗项目,均已动工建设,今年拟引入2宗项目;象岭智慧产业区已引入6宗项目,3宗项目已动工建设,3宗项目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今年拟引入4宗项目;创新科技产业区已启动土地整理工作,目前已收储约600亩。

  展望未来,随着一批优质项目动工建设,一座智造高地将在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加速崛起。

  营商环境

  优质企业择良地栖居

  在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新供地项目和产业升级项目的同时,园区内的将军东路、象岭二路、三和北大市政道路、智能制造园区道路等12宗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总投资约25.87亿元。通过全力提升园区“筑巢引凤”的环境,逐步提高产业集聚的综合承载能力,将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功能齐全、产城村高度融合的现代化园区。

  “三和凭借临深优势、良好的交通条件,加上近年来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在招商选资中我们有优势,有信心。”三和街道办事处外经组主任罗惠忠说,优质企业择良地而栖居,近年落户三和的许多优质项目都是与三和“一见钟情”。

  服务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每个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户、建设、投产,三和街道办都采取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沃尔核材在确定进驻三和后,街道办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协助企业注册公司,让该企业负责人大为感慨:“别的地方都是让我们排队等着,你们是上门服务,来到三和就像回家一样。”

  项目来了,企业高管和员工来了,三和的人气更旺了。数据显示,近5年来,三和人口翻了一番,目前服务人口已超过10万人。

  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三和街道办事处成立,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统一管理”,行政管辖范围扩大为开发区规划面积的8倍,达到64平方公里。

  计划每年投8000万元以上完善市政配套

  从经济开发区到现代新城区,三和的城市配套建设按下“快进键”:御和路、莲塘北路等主要道路完成升级改造,道路更加安全顺畅;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三和实验学校扩建新增学位1000个,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充足……短短几年间,三和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刚来三和的时候,好些路还是泥路,厂区周边一到晚上黑漆漆的。周末要逛街,还得跑到淡水去。”今年39岁的徐建平2005年从湖北来到三和,先是在工厂打工,后来和丈夫一起开手机店,还买房定居落户在这里。

  “我们选择在三和安家,就是看到这里的生活配套越来越完善了。”徐建平说,“路越修越好,商业设施完善了,出门就能逛街;社区医院建起来了,看病方便了;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小孩上学不用愁……”如今,徐建平在空闲时间还会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疫、禁毒、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

  徐建平的故事,是三和产城村深度融合发展的缩影。“产城村融合有助于推动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强产的良性循环。”黄小锋介绍,接下来,计划每年投入8000万元以上,不断完善市政配套建设,持续改善市容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水平,引进更丰富的商业业态,打造宜居宜业惠阳新城市副中心,让在三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畅享高品质美好生活。

  城市管理

  创建示范单元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产业发展、城市扩容、人口增加,在激发城镇活力的同时,也带来治理压力。三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世文介绍,三和目前有在产工业企业300多家,建筑工地60多个,还有大量出租屋,各种社会治理难题也随之而来。

  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三和街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当前,三和以开展社会治理提升年为抓手,紧扣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管理、房地产、安全生产、信访维稳6大领域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居住片区、道路安全、校园周边、工厂企业等区域的综合治理,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们结合三和实际,选取盈丰片区和碧桂园山河城两个单元开展示范创建,希望以此探索适合三和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胡世文说。

  盈丰片区位于莲塘北路两侧,约6.5万平方米,有村民自建房150多栋,大部分出租给附近工厂企业工人居住。针对片区情况,三和计划突出科技赋能,通过安装低空鹰眼、建设智慧平台、建立新流入人员报备筛查机制等,提升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道路和消防安全、市容市貌整治等方面的治理水平。

  碧桂园山河城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有业主8000多户,常住人口5000多人,业主多是在深圳东莞居住,周末回来,小区老人和小孩较多,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较多。对此,三和计划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业委会换届并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力量,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除了进行试点探索,三和街道还将在“中心+网络化+信息化”智能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升级完善智慧指挥中心平台,加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聘请专职网格员和律师团队,全面提升综治队伍调处矛盾纠纷能力,助力三和高质量发展。

  三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小锋

  建千亿级园区 加速融深融湾

  镇街主官访谈

  作为惠阳首个千亿级园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的“主阵地”,三和街道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加快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融深融湾,打造一流的经济开发区?三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小锋接受了惠州日报记者专访。

  惠州日报:三和街道是惠阳“一城两区三带五片”中“一城”临深发展主城区的重要部分,也是惠阳首个千亿级园区“主阵地”,如何依托这一重要战略平台,在融深融湾中展现担当和作为?

  黄小锋:一直以来,三和始终坚守开发区初心使命,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坚持聚焦‘3+7’产业园区不动摇”重要部署,一手抓新园区开发建设,一手抓建成区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发展在时间、空间上优势互补。接下来,我们将锚定“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加快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不断推动深惠产业合作共建、协同发展,在深度融深融湾行动中充当主力、抢占先机、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不断做强主导产业、做优营商环境、做大经济总量,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惠阳打造融深融湾“桥头堡”贡献三和力量。

  惠州日报:三和是惠阳各镇(街)里面积最小的一个,最珍贵的就是土地。三和如何通过“存量提质”,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黄小锋: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一园四区”中的象岭智慧产业区、智能制造产业区、创新科技产业区3个片区由新供应土地承载项目,产业升级集聚区(建成区)通过开展“打铁行动”,让铁皮厂房成为工业大厦,实现存量提质。

  对供而未动、低效厂房、村民留用地等三类用地项目实行“一地(企)一策”,突出抓好“建起来”和“用起来”两个关键环节,实现低端厂房“早升级”、可用(空置)土地“早动工”、优质项目“早落户”,为千亿级园区发展赋能。

  2018年至今,通过产业升级释放的产业空间,已推动27宗产业升级项目动工建设,引进优质租赁企业12家,预计满产后年产值达110.5亿元,涵盖高端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有力推动实现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目标。

  惠州日报: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除大力发展产业外,需要基础设施、生活配套、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全方位保障,对此,三和有何具体举措?

  黄小锋:我们将主要从三方面努力,强化市政基础,优化公共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促进产城村融合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常态化企业对接机制,落实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要求,探索完善适应现代园区发展管理的科技创新、高企育成和投融资体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系统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建管并举,城市更新和市容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同步推进,每年投入不少于8000万元,完善辖区内市政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水平,打造宜居宜业惠阳新城市副中心。

  三是精细推进城市管理。立足三和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居住片区、道路安全、工厂企业等领域的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中心+网络化+信息化”智能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升级完善“智慧化”平台,提高城市管理、应急指挥数字化水平。

  三十而立,三和奋进正当时

  记者手记

  今年,惠阳区三和街道将迎来经济开发区成立30周年。而立之年,三和奏响了发展新乐章。

  走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我们看见一个个产业项目正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标准厂房鳞次栉比,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工程车穿梭不停……这些都见证着三和在深度融深融湾、推进惠深产业协同发展中,坚持产业优先、奋勇争先的能力、底气和责任担当。

  走进园区,企业高管们毫不吝啬地竖指称赞“三和的营商环境更好了”,由衷地表达将企业落户三和的不悔初心;走进村庄社区,沿街商贩和小区居民满怀激动地细数这些年来三和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不断完善,畅想更美好的未来。

  与三和街道的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交谈,他们踏实低调、谦逊务实的态度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十年磨一剑,一批批三和人经过不懈努力,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如今,三和街道干群一心,在深度融深融湾行动中充当主力、抢占先机,为惠阳打造融深融湾“桥头堡”贡献三和力量,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踔厉奋发开新局,笃行不怠建新功!而立之年,三和街道以梦想为帆,以创新为桨,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起航!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黄尉宏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香金群 黄尉宏

  摄影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编辑:李晓华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