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惠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原标题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市政协(经济委)专题调研组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为破解我市政务服务存在的痛点和堵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今年4月至8月,市政协经济委牵头成立调研组,在深入学习了解国家、省政务服务改革相关政策文件和我市政务服务改革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面向全市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召开了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政府部门座谈会、委员代表咨询会、业务骨干座谈会等4场座谈会,并有针对性地走访了有关市直单位,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经过反复分析、研究、讨论,形成本调研报告。

  我市政务服务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一是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工作,成立20个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政务审批效率大大提升,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云开工”、中海壳牌三期“云签约”,恒力、正威等一批百亿级大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动工,项目扎堆抢滩成为“惠州现象”。首创“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做法,市领导亲自挂帅,直接面对企业解决问题,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的实际困难。开启“午间不打烊”、周六延时服务,解决群众办事“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

  二是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依申请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网,800多个高频事项实现群众办理“最多跑一次”。5个高频、业务量大且适合手机办理的便企服务事项进驻“粤商通”APP,实现政务服务指尖办。全市402个银行网点已设立政银合作点,让群众就近办理业务。市、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已有99.65%实现“一窗”分类受理,群众可在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就近办理1087个通办事项。

  三是特色化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打造了“惠服务”特色政务服务集群,上线“惠服务U”小程序,融汇惠预约、一件事、智惠批、12345网上入口、网上中介超市、免证办等一批具有惠州地方特色的政务服务事项。建成“惠服务·一件事”主题式集成服务系统,可为412个“一件事”主题提供线上线下申办服务,填“一张表”搞定“一件事”。推行无人干预自动审批的“惠服务·智惠批”专项应用,完成了206个“惠服务·智惠批”服务事项上线。

  四是重点领域政务服务改革成效明显。积极推动企业开办“一窗通办、一窗通取”,加快“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融合落地,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至全市390多个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实现了银行覆盖率、登记机构覆盖率、线上业务办理率“三个100%”。积极打造“鹅城税事”特色服务品牌,全面推广“财税衔接”“电子税务局”“套餐式”等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在55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带方案出让土地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在25个工作日内,低风险小型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在15个工作日内;建立建设工程规划审批辅导和预审制度,规划审批时间压缩30日以上;深化信用承诺制度改革,对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实施容缺,建设单位承诺60天内补齐,即可核发施工许可证。

  但是,调研发现,我市政务服务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企业“办事难、办事烦”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标准化建设“不标准”、信息系统不连通、便利化程度不高、重点政务服务事项改革不够深入、监督检查和人员培训力度不足、综合统筹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政务服务质量。调研组认为,要把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作为我市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便利化入手,强化监督检查和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我市政务服务效能,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对策建议

  (一)筑牢基础: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一是开展标准化事项“再深化”行动,全面梳理我市政务服务事项,根据政务服务事项的不同情形细化制定办事指南,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小颗粒度”,为企业办事提供“精准导航”。二是统筹推进县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按照先易后难、民生优先原则,县区级通用政务服务事项由市里统一定标准,部分县区试点成熟后全面铺开,推行县区“通收、通批”模式,倒逼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实现“同城同标”。三是持续深入开展自由裁量权清理整顿,规范和缩减自由裁量空间,分类细化事项,加大授权力度,集中开展申报材料“瘦身”工作,坚决取消模糊条款,进一步提高推进项目落地、企业办事的效率和质量。

  (二)数据赋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一是优化完善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依托市大数据中心和政务云建设,加快建设事项、数据、证照、系统“四位一体”的政务服务协同中台,实现部门间、市县间、县区间信息互联互通,为实现“网上办”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快“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推广应用,扩大“电子证照”、“电子印章”使用范围和频度,让群众获得无纸化带来的便利。三是赋予政数部门信息化建设行政审批权,将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重新划归市政数部门,以便统筹全市信息系统建设,避免各部门重复建设系统。

  (三)便民利民:加大以用户体验度为导向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优化实体服务大厅建设,为申请人提供高质量全流程“一条龙、一站式”帮办服务。二是强力推进“网上办”,通过改造业务系统、优化业务流程、精简申报材料等措施,打通审批流程的各个环节,推动更多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三是加快创建“无证明城市”。全面梳理各级各部门开具的证明,建立无证明办事目录清单,开发建设“无证明办事”服务系统,群众办事时无需提供证明材料,改由审核部门网上核验,实现“减证便民”。四是推进“全城通办”。在统一办事标准和实现系统打通的基础上,继续梳理高频量大的民生事项,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全城通办事项目录,对纳入目录的事项,群众可结合自身情况就近选择行政服务大厅办理。五是继续推进跨城通办和跨省通办,实现更多事项跨城、跨省通办,减少“两地跑”。六是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按照“市级开发、三级使用”的总体思路,高标准打造互联互通的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平台,努力实现“基层事在基层办”。

  (四)纵深突破:持续推进重点政务服务事项改革

  一是持续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建设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库,实现全程无人干预自动“秒批”,大大提高企业开办效率。二是持续深化工程项目审批领域改革,建立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制度,根据项目不同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管理,同时针对工程项目审批政策性强、流程复杂等特点,完善“代办制”,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避免企业走弯路。三是推广区块链+不动产登记,利用区块链技术,打破部门行政壁垒,实现多部门信息安全、实时传递和共享,节约部门沟通时间,减少群众重复提交材料,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和便利化,大力推进完善个人不动产业务“全城通办”,尽早启动涉企业务“全城通办”,连通不动产登记系统与缴税系统,避免群众来回跑、多头跑。四是大力推进纳税便利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能够清晰知晓并切实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推广“财税衔接”,推动企业财务系统与税务申报系统直接对接,避免重复填报,提升企业办税效率。

  (五)强化保障:加大效能监管和人员培训

  一是建立以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政务环境评价体系,建立涵盖省级监管、本地日常监测等多维度的政务服务效能监察机制,实行“逆指标”考核,聘请第三方对全市各部门、各县区政务服务效能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定期通报并抄送市领导,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效能监察员制度。二是完善投诉问题整改落实反馈机制,出台“12345”投诉热线和好差评反馈问题整改反馈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责任,限期对投诉问题进行整改,整改落实情况一月一通报。三是建立窗口服务人员培训机制,实行全市窗口服务人员统一培训,建立涵盖跟岗培训、业务部门培训、跟班实操等系统培训机制,提升业务能力,实现窗口服务人员业务“一口清”,同时强化窗口人员考核。

  (六)高位推进:领导重视,部门协同

  一是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定期研究政务服务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报改革进展情况,在高层级强力推动我市政务服务改革。二是优化绩效考核。由政数局牵头实施政务服务专项绩效考核,日常监测评价结果作为机关部门年终绩效考核政务服务指标得分的重要依据,建立起工作部署、日常监测、问题整改、年终考核闭环管理模式。三是理顺县区政数部门和行政服务中心的关系。深入推进政数系统机构改革,参照市级做法,将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列为政数部门的内设机构或者二级机构,强化政数部门对行政服务中心的统筹领导,以便协同推进政务服务改革。

编辑:郑惠纯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