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惠州

开窗见绿出门见园 惠州人均公共绿地20.23㎡

  2011年至2013年惠州市投入市区园林、风景建设资金近40亿元,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260多万平方米。

  中秋假期,市区金山湖公园、新湖公园、文星公园等公园,以及西湖风景名胜区(含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等景区公园成为市民、游客出游休闲的好地方。记者昨日从市园林局获悉,2011年至2013年我市投入市区园林、风景建设资金近40亿元,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260多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23%,绿地率37.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23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平方米。

  加快改善两江四岸生态环境

  日前,市民刘女士和家人沿着文星公园的沿江路漫步,一边是自然江景,一边是文星公园等人文景观,对惠州历史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据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两江四岸的园林绿化建设,我市在建设西枝江南岸下埔滨江公园和北岸园林绿地的基础上,又大手笔整治东江两岸,进行净化、绿化和美化,相继建成了东江沙公园、东江公园、文星公园以及沿江省立3号绿道,大大改善了两江四岸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景观档次和文化品位。其中,省立3号绿道惠城区段全长18.8公里,沿途建设有百竹园、碧翠园、锦簇园、怡然岛和相思岭驿站、惠水驿站等,与东江美景交相辉映。

  3年兴办义务植树基地201个

  记者来到红花湖景区,绿道两旁青山绿水,这里俨然是森林氧吧,清晨已有不少游人前来。在绿道“同心林”的《惠州日报》读者林,市民黄海平正饶有兴致地看树,“当时我在这里种了4株树。”

  据了解,2013年4月,由市绿化委员会牵头在红花湖景区开展树木认种认养活动,植树基地所种树木统称为“同心林”,该项活动每年进行。2013年,我市认种认养活动共接受认种认养单位企业 (家庭)58个,个人认种认养1200株,收到认种认养资金117.89万元,种植面积400亩,形成了义务植树的浓厚氛围,树立了全民爱绿护绿的良好意识。

  据统计,2011年至2013年,各级累计兴办义务植树基地201个,面积2万多亩。此外,为进一步动员和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身边增绿活动,我市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广泛开展将军林、冠军林、博士林、志愿者林、巾帼林、读者林、同心林等主题植树活动。

  全市现有各类公园游园70多个

  记者来到西湖景区,这里增加了许多崭新的门楼。游人来到这里游览,新鲜感一路不减。当来到西湖丰湖书院藏书楼时,有不少爱书人在静心看书。“我最喜欢西湖的生态林,在这里赏鸟、观鸟、拍鸟,是一种乐趣。”林爷爷几乎天天都到西湖游玩,他爱这里的景色,爱这里的空气。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西湖是市民身边最大的“公园”,为保护我市生态环境,保持惠州好山好水好空气,我市正不断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公园城市”。我市现有各类型公园、游园70多个,面积2560多公顷,星罗棋布,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基本实现了市民出门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较好地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 近3年来,我市重点建设了金山湖公园、望江公园、新湖公园、文星公园、龙丰公园、三环路绿化、惠州大道东段绿化升级改造和金山河综合整治等一批园林项目,成语公园和青年河小流域环境整治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适应城市发展建设需要,保护好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市先后编制和修编了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惠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战略规划》、《惠州市林业规划》、《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惠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为了使园林绿化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2003年,我市对《惠州市区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修编,形成了《惠州市 (惠城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其总体目标是将惠城区建成规划结构布局合理、总量达标、综合功能优化的城市绿地系统,创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亚热带地域风情的园林式宜居城市。

(来源:2014年9月9日《惠州日报》记者黄秀霞)

编辑:黄秀霞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