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百姓健康志愿服务】"红马甲"唐文海:志愿服务点亮我的生命

2021-12-14 15:54:00惠州志愿服务网

  “请你先出示一下粤康码。”在惠城区河南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外,几名“红马甲”坐在新冠疫苗接种登记台前引导市民,“红马甲”唐文海娴熟地指导市民填接种材料,看到一位长者过来,他手把手引导长者出填好知情同意书后,左脚一拐一拐地陪伴长者接种。“我很开心在志愿者这个大家庭里,感受着队友对我的爱,我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把爱传播出去。”

  走出去,发现自己还能帮助别人

  今年27岁的唐文海,因小儿麻痹症致肢体残疾三级,左脚只能踮着脚尖行走,靠收废品维持生计。

  “我想当志愿者,出于一个偶然。”2017年11月,唐文海浏览本地一网站时看到某项活动正在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是什么?”当即他脑海里被这三个字深深吸引,于是上网百度,了解到志愿者就是能奉献个人时间和助人为乐的人,“我也可以啊。”当即,他注册了一名志愿者。

唐文海(右二)和队友的合影。

  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是当年11月底的西湖公益文明旅游引导活动,唐文海心里七上八下,“怕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我,也怕自己做不好。”可当他穿上黄马甲,拿着垃圾钳和队友一起环湖捡拾绿化带草丛时的垃圾时,慢慢就没有了忐忑不安的心情,“大家都很认真地捡拾着垃圾,没有人‘特别关心’我。”那一次,唐文海足足服务了7个小时,“我心里很开心,我也能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为大家做点事。”从那以后,他还参加了服务自闭症患儿家庭的一些志愿服务,“走出去,干起来,自己不是最惨的那个人,自己还可以帮助到别人。”

  身残脾气犟,每次活动坚持到最后

  2019年初,唐文海参加火车北站的春运暖冬行动,认识了市义家人志愿服务队队长陈加华,加入了该队。

  “唐文海是我们队里一个最特别的队友,他虽然身有残疾,但乐观积极,平日靠蹬三轮收废品为生,一有时间就来做志愿者,社区防疫宣传、疫苗接种、核酸检测都有他的影子。他不仅有一颗热心于公益的心,还带一个‘犟’脾气,每次活动定能坚持到最后。”该队队长陈加华说。

唐文海(中)参加新冠疫苗接种志愿服务。

  2020年,抗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在各大高速入口、火车站等地安排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入惠登记等,市义家人志愿服务队负责小金口高速入口的防疫志愿服务,唐文海也加入了进来。“当时疫情不明,小金口这个点离唐文海的住地河南岸街道冰糖村又很远,但他一有时间就骑着电动车往返两地之间,和队友一起做好防疫检查,虽然工作内容不复杂,协助入惠市民扫码和检测体温,但那时对新冠病毒还知之不多,他却没有顾虑这么多,也热心地和大家一起坚守。“

  今年六七八月是疫苗接种的高峰期,市民几乎每天排着长龙接种,唐文海主动加入疫苗接种志愿者队伍中,河南岸社区服务中心、市中医医院、市第一妇幼保健院等接种点,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河南岸社区服务中心高峰期一天有1500人左右接种,队伍从门外直排到千米之外的河南岸市场。”唐文海回忆,那时候经常志愿者都是中午直落下午,没有休息,没时间上厕所,一天忙上八九个小时,他都没有怨言。

  “志愿服务改变了我”

  “在这个团队里,我感觉到温暖互助友爱的氛围,特别是最近我以受助者的方式体会到这种爱的力量。”唐文海说,10月份他的父亲突发脑出血急需手术,然而父母平常打打散工,家里并不富裕,一时间面临着筹集医疗费的难题。

唐文海(左)参加新冠疫苗接种志愿服务。

  得知这一事情,市义家人志愿服务队的队友们发起了捐款,一天时间里200多位队友和善心人士捐款12461元,并送到唐文海手中,“大家都努力帮助我渡过难关,这份真情金不换。” 也是从那一刻起,唐文海坚定了做一名志愿者的念想,一定要会好好回报社会,把这份爱心永远传递下去,“志愿服务改变了我,我不仅变得更乐观向上,融入了社会,也感受着友爱奉献和互助进步的温暖,这些都点亮了我的生命。”

  文图: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