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驻村、扶贫、再驻村。这些年,他从军旅历练出来,退下军装即刻沉入乡村,亲历和见证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又扛起振兴乡村的历史责任。用行动续写老兵风采,用汗水为军旗增辉。
他是惠州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颜成,今天故事的主角。1月14 日,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分享颜成的故事。
从军:穿军装,当好兵
1997年,一个背囊装着高中课本和两套换洗衣服,颜成欢欢喜喜地入伍了。在部队,颜成刻苦训练军事技能,努力复习文化课程,励志当个好兵,梦圆军校。
“我这人有个习惯,但凡我认定的事,不管多难,我都会坚持把它做好。”颜成说,从新训结束下到连队,他每天操课训练之外的时间都是用来复习文化课,当时没有手表、更没有手机,他硬生生把自己的生物钟练成了晚上11点睡,早上5点醒。
“从军十几年,虽然是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战争的洗礼,但是我非常感恩那段穿军装的日子,更不会忘记军旅历练的点点滴滴。”颜成说,1998年,他作为新兵和战友们一起参加了抗洪抢险。当时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
“吃过部队的苦,现在单位工作中遇到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提及“98抗洪”颜成感慨万千,他说也就是那次抗洪,让他对着军人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下定决心要当一个好兵。
奔着当一个好兵的目标,颜成在各项军事训练中更加卖力。1999年,在执行一项重大军事任务中,因为表现优异,颜成荣立三等功,接着又考上了军校。2005年,颜成从排长晋升为某直升机大队黄陂场站汽车连副连长并直接代理连长职务。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连队。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颜成正在四川执行飞行员疗养保障任务,很快他接到上级指示,赶赴距离任务地最近的都江堰与战友们会合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在灾区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颜成和战友们从最初的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到后期抚慰受灾群众创伤,参与灾后重建,圆满完成任务,连队被上级表彰为先进连队,颜成也再次荣立三等功。
驻村:听民声,察民情
2012年,颜成转业了!和所有的复转军人一样,刚到地方的时候,他也经历失落和迷茫,但是很快调整状态,打鸡血般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我是带兵打仗的,而安置单位是惠东县政协办公室,感觉一下子有点束手无策。”颜成说那段时间,感觉浑身的力气没地方使。恰好此时,办公室一名老同志在驻村扶贫,为了尽快适应从带兵干部到地方公务员的转变,颜成跟着老同事开启了驻村扶贫的生活。
2016年底,颜成从老同志手中接过惠东县安墩镇澄华村驻村扶贫的担子。真扶贫,扶真贫就要做到精准识别,颜成牢记中央指示精神和老同志的教导,一户一户,一家一家地走访调查贫困户的真实情况,然后按照中央精准识别扶贫要求,一家一家建立台账。
“相较于别的单位,颜哥对交代给他的任务,重视度极高,最少一周下去一次。”说起颜成驻村扶贫的故事,同事如数家珍。颜成驻点的澄华村一个叫郭华(化名)的贫困户,他老婆已经去世,他自身是残疾,有两个未婚的小孩,上还有一位老母亲。颜成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希望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可谁想,郭华母亲去世后,他天天喝酒喝得昏昏沉沉,也不做事,刚建好的新房子卫生也是极差。看着郭华自暴自弃的样子,颜成一开始好心相劝,每次见面都苦口婆心开导郭华,让他振作起来,开导没用后,变成训诫,说再见郭华喝酒,肯定给他一大脚,还告诉他如果再这样下去,直接取消贫困户资格。最终,颜成的耐心和执着打动了郭华,他慢慢戒了酒,还将门前小池水圈了起来,认认真真饲养之前买的牛,开始发展养殖业。一年后,郭华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他自己对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还在村里找了个媳妇,组建了新的家庭。”说起郭华的转变,颜成忘记了所有的酸楚。
“还有一个是叫郭新(化名)的贫困户,他的小孩患有急性白血病,小时候高烧差点烧成脑膜炎。”颜成一方面向单位办公室为他申请治病经费,一方面通过自己在部队的战友为郭新的孩子寻找去北京治疗的机会。通过努力,郭新带着孩子进京开始治疗,但农保报销多出的费用部分犯难了。颜成又开始一家家地跑,去医保局、民政局,为郭新申请费用报销,最终又为他多解决了几万块钱的医疗报销。
扶贫:出奇招,找精准
转业后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一开始颜成的任务非常重,初到澄华村,43户贫困户,78名贫困人口曾经一度让这个贫瘠的山乡小村死气沉沉。
颜成深入细致地走访调研,开始为小村把脉,找出结症。他从最主要的问题入手:第一是对于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助其发展养殖业;第二是对于得病的贫困户,将其带进县城的大医院检查,查明病因;第三是整治村委党建工作,将党员干部“外学制”定为一项长效机制来落实,规定每年最少安排一次全村党员干部代表到别的镇参观学习;第四是优化班子结构,结合村组换届,尽可能优化年龄结构,做到老中青结合,还融入了本科毕业的新鲜血液,班子人员配比更具优势。
驻村扶贫,一位名叫何凤(化名)的贫困户给颜成的印象很深,这是一个30岁都没有结婚的村姑。何凤的父亲是赤脚医生,从小过分关注何凤的饮食,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学知识,何凤小时候吃东西吃坏了身体,导致体弱多病,无法参加劳动。了解到这一情况,颜成预约了广东医科大学的博士专家,为她查明病因。为了监督何凤康复,颜成还为她安排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监督何凤每日锻炼,按时吃药,并开导她的心情。渐渐地,何凤养成了生活规律的习惯,加上药物辅助理疗,病情逐步好转,后来还谈了男朋友,喜结连理。婚后一年,何凤的儿子出生,一家人的生活随着孩子的到来越来越好。
贫困户冯燕(化名)膝下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丈夫因病去世后,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2020年疫情期间,颜成看到冯燕的女儿无法在家上网课,亲自将平板送到她手上,鼓励她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最终冯燕的女儿如愿以偿考进本科,儿子也考上了大专。为了不让这两名孩子失去上大学的机会,颜成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争取到了助学金,及时解了冯燕一家的燃眉之急。
“驻村扶贫有苦有乐,然而有些事不仅让人哭笑不得,甚至有些匪夷所思。”颜成说,澄华村五保户何东(化名),因名下有12辆摩托车,被上级部门核查时查到,取消了五保户资格。但是他在走访中了解到,60多岁的何东,很有可能是被不法分子骗了,当初为了贪小便宜,反而吃了大亏,被停保。颜成也没闲着,先是去到车管所调资料,发现签名等信息都是他自己的信息,又到交警注销备案,将名下摩托车都注销。随后,又继续跟进民政局,为何东争取恢复五保名额,一年后何东又重新被评为五保户。
“我常常中午刚要睡着,就接到电话。”颜成说,就算现在已不是他负责的贫困户,但是很多老百姓还是会习惯性把遇到的问题、纠纷直接反馈给他,不管是村民小纠纷,还是政策大疑惑,颜成来者不拒,尽可能为村民解决。
抗疫:守街头,解民忧
2020年年底,疫情还没有散去,澄华村一些刚刚脱贫摘帽的村民自己饲养的鸡鸭鹅不仅卖不出好价钱,有的还存在销售难问题。颜成了解后立即找到单位工会,建议工会直接跟农民采买这些待销品作为福利发给大家。
说干就干,在得到单位工会支持后,颜成主动当起了搬运工,一趟趟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到村里,将一家一家村民处理好的家禽运出来送到一个个同事手中。就这样持续跑了两三天,颜成才将全部农户需要出售的家禽都解决掉了。
“我要说的是2020年疫情期间,县里面下达文件,要求每个单位派出有1-2个志愿者,协助乡镇做好疫情防疫的工作。我们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发布,颜主任可以说是秒回。”同事龚桂琴对颜成印象最深的就是2020年疫情期间,颜成主动请缨,到街头协助乡镇值守防控。
做协助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工作,需要完成入户排查,协助外地回来人员居家隔离,每日还要定时上门测温,每天战斗在距离危险最近的地方。
2020年疫情期间,颜成负责的防控片区,有许多临时住户,这些临时住户的人员结构非常混杂,各种预想不到的情况都会存在。但是颜成不仅没有任何怨言,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给老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
同事:老黄牛,万金油
“在家靠老公,在办公室靠颜哥,我跟颜哥平时是一板一眼的,说话都不委婉。”在同事黄凤眼里,2012年转业惠东县政协办公室的颜成爱干净、耿直勤快是全科室最值得信赖的人。
颜成虽然不穿军装了,但是他把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带到了工作中,感染了身边的同事。比如办公室的卫生要随时保持整洁干净,办公桌上的资料必须分类规整好。春节大扫除,颜成每次都是第一个收拾完自己的,然后再帮大家一把。
“我们办公室的花花草草……大事小事……颜哥照顾得都比较多,他就像万金油,事无巨细,什么都亲力亲为。”黄凤停顿一刻,像是在思考,然后又开口:“我们办公室5个女同事,大家都笑称,在家就得找老公帮忙,在外在公司可都是找颜哥帮忙的。”
“颜哥生活中,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同事李雪薇眼里,颜成不仅工作努力,乐于助人,对待家人更是事无巨细。她介绍,颜成的妹妹、妹夫都在浙江工作,老家只有妹妹的女儿与她奶奶相依。外甥女早早成了留守儿童,学习没有人辅导,更是一落千丈。颜成见状游说老婆,将外甥女接到身边生活,一起照顾她的起居。
对话颜成
记者:你驻村扶贫,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有哪些收获?
颜成: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之后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驻村扶贫,可以说跟这里的老百姓结下了很深的感情。特别是看到很多老百姓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我感到很欣慰。扶贫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很多事只有经历过了才会理解。通过参与这项工作,我觉得自己不仅为老百姓解决了一定的困难,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记者:听说你现在又成了一名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队长,现在工作开展得如何?
颜成:是的,我现在是稔山镇挂职副书记兼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现在我带领小组成员,通过不断走访调研的方式,基本摸清乡村大致情况,已经着手谋划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的具体工作。接下来,将集中人力物力推进基础建设,对沿线主干道、绿化带、外立面、污水、风貌等进行综合整治。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宝树 通讯员 虢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