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这首诗写的是朱保才的行医故事。
朱保才是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安墩镇梓横村的一名“赤脚医生”,他坚持扎根乡村为村民服务,不管出诊路途多远,他总是有求必应,勤勤恳恳地为病人服务,深受村民信赖好评。在疫情暴发时,他逆行在基层疫情防控一线。他曾荣登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类),获评2020年“中国好人”称号。
朱保才。图片来源: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蓝斐菲
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超1000人次
1942年,朱保才出生于安墩梓横一个中医世家,在父亲的长期熏陶和指导下,1963年他子承父业,正式开始行医,至2013年离岗整整从医50年,为村民看病约21万人次,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超1000人次。
朱保才(右)。图片来源: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蓝斐菲
“村民有什么不舒服就打电话给朱医生,他马上就到。”村民陈焕光说。在朱保才的家里,挂满村民送来的答谢锦旗和牌匾。“如果村民确实没钱,他不会收钱,不计报酬看病。”村民涂法祥说,朱医生虽然年纪大了,仍坚持为有需要的病人看病,还到山上采草药,而且收费十分便宜,这让他非常感动。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朱保才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从不以赚钱为目的,救人才是根本宗旨。朱保才表示,每当治好一个病人就会感到非常满足。关于朱保才的行医故事,梓横村和附近村的村民都耳熟能详。
朱保才。图片来源: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蓝斐菲
冲在防疫一线宣传防疫知识
去年疫情刚暴发时,朱保才认真研读有关新闻、疫情防护科普知识,结合所学所用,主动参与当地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由于梓横村地处大山深处,条件比较艰苦,为守护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朱保才不顾近80岁高龄,以逆行者的姿态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一线,经常到检疫点提醒工作人员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分享防疫经验和知识。
无论是在交通防疫卡口还是挨家挨户发宣传资料,他总是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解防疫要点,引导村民做好个人防护。
朱保才平日生活俭朴,坚持为有需要的村民上门诊治,送去安康。他是基层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为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蓝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