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州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
文明风起阡陌间 文化如雨润心田
文明风起阡陌间,文化如雨润心田。2023年,惠州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文化自信愈加彰显,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为惠州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注入精神之魂和人文之美。
建成16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昔日疍家苦和难,今日渔家五代同欢……”日前,惠州首部惠东渔歌剧《渔村里的故事》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该剧通过巧妙的编排,将真实的生活搬上舞台,用渔歌这一载体倡导移风易俗,让保护环境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高标准举办东坡粉丝大会,持续挖掘东坡寓惠文化内涵,让东坡先生成为惠州文化“最强代言人”。
惠州市“为爱弯腰 ‘益’起捡跑”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移风易俗树新风,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明力量。2023年以来,惠州持续开展“惠新风”乡风文明建设主题“4+2”系列活动,将移风易俗内容贯穿到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各个方面,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
目前,惠州以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为单元,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639个(含延伸阵地247个),其中,博罗县、惠东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全国试点,其余5个县(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省、市试点。市和3个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筹集资金达7600余万元;4个县(区)建立文明实践云平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我市扎实开展以白马窑址为代表的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挖申遗潜能。
趣味科普进校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志愿服务,参与人员主要是志愿者。据惠州志愿服务网统计,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37万多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是志愿者。
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撒向惠州大地,融入日常生活中,在百姓心间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东坡寓惠”故事愈加精彩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这座让苏东坡“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城市,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置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文脉绵长,积淀深厚。
2023年,惠州注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建设东坡学术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启动“不辞长作岭南人”文旅IP打造,高标准举办东坡粉丝大会,组织东坡主题诗词吟诵会、短视频征集大赛,成功举办“东坡荔枝文化节”和“东坡宴”大赛,携手全国“东坡城市”推出系列双城同屏秀,持续挖掘东坡寓惠文化内涵,打造东坡寓惠文化品牌,让东坡先生成为惠州文化“最强代言人”,“东坡寓惠”故事愈加精彩。
南国书香节活动助推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以文化人,以文兴城。这一年,我市接连送出一台台公共文化服务“大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东坡文化节、南国书香节暨惠州书展、文化惠民大讲堂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如约而至;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每年举办百场高端演出,惠州歌舞剧院送戏下乡,各类社会组织进村(居)开展惠民演出等流动文化服务成为常态……
惠享文化空间、粤书吧、读书驿站……走在惠州城乡,各种各样的阅读新空间随处可见,它们或小巧精致,或极具特色,可阅读看展,可举办文化沙龙,可体验潮流消费,成为了市民身边的“精神粮仓”。
璀璨的文化,铺就了城市发展的底色。实施中山公园(府城遗址公园)提升工程,开展白马窑址等“海丝”史迹保护研究、城市探源考古工程,惠东三官坑窑址获评“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成功申办2023年海丝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惠城区水东街通过“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后,既延续了历史文脉,又提升了城市品质,丰富了体验业态,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千年古商埠再次“潮”起来。
目前惠州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3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27项、市级非遗名录项目74项、县级非遗名录项目178项。
数说
全市累计获评“惠州好人”1150人、“广东好人”103人、“中国好人”40人;累计获评惠州市道德模范30人、惠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30人,广东省道德模范5人、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6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人次。
大家说
“我将继续努力,尽己所能,为惠州高质量发展和好人之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惠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博罗县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吴炳菊
“惠州是苏轼的福地,是惠州成就了作为学者、思想家的苏轼。同时,苏轼也成就了惠州。”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书华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