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社官方网站

惠州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14万亿元,工业占GDP比重达48.3%

坚持制造业当家 工业经济向上向好量质齐升

惠州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14万亿元,工业占GDP比重达48.3%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

大亚湾石化区具有原料“隔墙供应”和港口优势。

太平岭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现场。

  2月19日上午,惠州市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交流座谈会举行。记者从座谈会现场获悉,2023年,惠州聚焦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不动摇,聚焦“2+1”现代化产业集群、“3+7”产业园区建设不动摇,全力以赴抓落实、拼经济、稳预期、强信心,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向上向好、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40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居珠三角第2位。规上工业总产值1.14万亿元,工业占GDP比重达48.3%。工业投资总量保持全省第2位、增速连续43个月双位数增长。

  市场主体规模持续壮大

  2023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惠州全力落实国家、省各类惠企政策,出台完善工业稳增长、“制造业十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帮扶企业降本减负稳产,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00亿元。

  数据显示,惠州全市实有经营主体达88.7万户,增长5.1%(其中企业增长9.3%);规上工业企业达4475家,较2022年新增541家。

  近年来,惠州大抓制造业、大抓项目富有成效,工业规模持续扩张,“压舱石”作用更为凸显。据统计,惠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7556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1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由1646亿元提升至2514亿元;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20年的45.4%提升到2023年的48.3%,居全省第3位。

  2023年,惠州工业投资总量达1590亿元,创历史新高。2022年2月起工业投资总量先后超广州、佛山、东莞,仅次于深圳;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46.7%、创近10年来新高;近三年工业投资平均增速34.5%。

  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总投资150亿元的恒力石化PTA、总投资68亿元的中海油PX等项目满产达产;总投资338亿元的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总投资415亿元的太平岭核电一期等项目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年底试运营;总投资521亿元的中海壳牌乙烯三期项目动工建设,中广核太平岭核电二期工程获国务院核准建设……

  2023年,惠州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大项目带动产业大发展。随着一批标志性石化能源项目引进落地和建设投产,为惠州万亿级现代化产业集群带来强劲发展动能。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已建成2200万吨炼油、220万吨乙烯、250万吨芳烃、500万吨PTA年生产能力和985万千瓦的清洁能源装机规模。2023年,石化能源新材料集群产值达3479亿元。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惠州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密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强化产业协同,做大做强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电池等优势产业。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惠州入选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2023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达5266亿元。

  此外,惠州积极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和应用项目建设,2023年,产业链企业超1000家,产值规模达1175亿元,涵盖了电池制造设备、材料、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源管理、储能系统集成等环节,正加快迈向全国第一方阵。

  “3+7”产业园区贡献全市超七成工业总产值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平台“硬支撑”。近年来,惠州坚持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提升资金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率。每年新增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园区项目建设。2020年以来,累计向“3+7”产业园区调入用地规模3.36万亩,保障工业项目用地5万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76亿元,投资额逐年增加。

  随着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加速建设,集聚集约发展的成效日益凸显。“3+7”产业园区贡献了全市70.5%的工业总产值和62.7%的工业投资。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获评“五星级”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共3家:惠州2家,深圳1家)和国家级绿色园区,大亚湾开发区连续5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

  不仅如此,惠州充分发挥大亚湾石化区的“隔墙供应”原料和港口优势,加快打造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拓展上游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石化区“南北联动”互补发展,再造一个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增长极的产业大平台,合力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目前,博科、立拓等25个项目落户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达373亿元。

  同时,惠州加强与深圳产业协作,积极推进惠东、博罗、龙门等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2023年,惠州主平台供应土地面积2660亩,承接转移项目70宗总投资303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4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一子落”,高质量发展“满盘活”。惠州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提速,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2023年,惠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GDP比重)达3.44%,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三,其中企业投入占比高达93.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3400家,实现三年倍增目标,增速位居珠三角第1,总量稳居全省第5。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惠州全力打造“小升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链主”企业全链条阶梯式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企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协同发展,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有效助力我市产业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惠州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82家。

  2023年,惠州的省级“链主”企业、国家级或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研发经费(R&D)占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达4.96%,正逐步成为推动惠州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9.7%、64.9%,位居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惠州坚持以数智化、绿色化赋能新型工业化。2023年,惠州获评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第一档),累计169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场景及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等品牌项目116个(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

  文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图 惠州东江图片社提供

编辑:李霞
上一篇: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