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房前屋后花果香 惠阳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试点风貌提升

  沙田镇东澳村美丽农家庭院赏心悦目。

  行走在惠阳区永湖、沙田等多个镇(街)村庄宽敞洁净的沥青道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点缀在农家小院四周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这些各具特色的“四小园”,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添彩。

  惠阳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来的土地,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规划和建设,鼓励引导村民小组或村民对现有“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进行升级改造,见缝插绿,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根据村民意愿建设“四小园”

  从省道357线永湖段进入乌坭埔村,一幅展现乡土风情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开。原来破旧不堪的泥砖房、被村民堆满各种杂物的空地、杂草堆,如今变成了美丽怡人的“四小园”,成为村庄新貌的别致装点。

  “村里一些破旧的泥砖房拆了后变成了小菜园,还围起了篱笆,更加整齐有序。村道两旁种上了簕杜鹃、小雏菊等,姹紫嫣红,整个村子让人赏心悦目。”乌坭埔村村民曾玉凤说。

  据悉,乌坭埔村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大力开展“四小园”建设宣传工作,提高村民对房前屋后环境的美化绿化意识,使其自觉投身到农村“四小园”建设中。在“四小园”建设中,乌坭埔村委会不搞“一刀切”、不摆“花架子”,而是根据村民意愿和种植特长以及村庄布局,努力把乡村建设得绿意盎然、花果飘香。

  3年多前,永湖开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从庭院内外到房前屋后,从背街小巷到村居道路,地毯式、网格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永湖镇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四小园”,引导鼓励村民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清出的空地,拆旧复绿、见缝插绿,让“四小园”像花蝴蝶一样飞舞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农村“四小园”兼顾了生产性和观赏性,成为永湖绿化美化村庄环境、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抓手,打造出一批特色亮点村。

  距离乌坭埔村30公里外的沙田镇东澳村,村民黄素娟正在打理自家院子的花花草草,小院里一株株簕杜鹃怒放,篱笆周围绿树掩映。这个院子是村里人居环境的典范,被评为沙田镇的“美丽人家”,路过的人总忍不住多看几眼,欣赏美丽的农家庭院。

  “家人非常喜欢花草,除了簕杜鹃,还种植了其他绿植。环境搞好了,自己住得也更舒心。”黄素娟说,门口一棵大树上挂满的彩灯是镇妇联送来的美化家园的材料,还送了花肥、小耙子等工具,一番整理后院子更加漂亮了。

  据悉,沙田开展了“美丽好家风”“美丽好庭院”“美丽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正在创建美丽宜居试点示范镇,全镇形成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接下来,沙田将继续狠抓农村乱搭乱建行为整治,同时实施农村风貌管控工程,建设农村“四好公路”,整治辖区水体以达到“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目标。

  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试点风貌提升

  近年来,惠阳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生活空间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清理,清理垃圾堆、疏通臭水沟、拆除残垣断壁等,小广场、小公园、小舞台越来越多,农村路越来越好走,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

  特别是一些经济薄弱村,通过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吸引了大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提高了当地农村发展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

  仅在去年,惠阳建成“四好农村路”210公里,新增行政村篮球场5个、小广场30个、小舞台26个,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及美丽人家“惠积分·扬新风”积分制活动,所有村庄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特色精品村18个,淡水街道古屋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今年,惠阳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健全村庄保洁机制和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确保实现村庄保洁覆盖面、农村积存垃圾清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个100%。同时,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长效运营机制。

  另外,抓好农房风貌管控及乡村风貌提升。惠阳将在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风貌提升试点工作,融合惠阳文化元素,统筹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沿线连片推进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以点带面推动农村面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淡水街道古屋村

  淡水街道淡环村

  秋长街道周田村

  秋长街道官山村

  镇隆镇山顶村

  镇隆镇长龙村

  新圩镇花果村

  新圩镇长布村

  平潭镇新圩村

  平潭镇光明村

  沙田镇肖屋村

  沙田镇东明村

  沙田镇东澳村

  永湖镇乌坭埔村

  永湖镇彩二村

  良井镇黄洞村

  良井镇大湖洋村

  三和街道全坑村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庄灏

编辑:钇云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