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兰花自古就被人们称之为“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品种。这其中,又以品种丰富、造型多变且价格实惠的洋兰颇受消费者追捧。日前,记者来到惠城区花卉产业园的核心园区——位于水口街道青边村的广东绿湖园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湖园艺)蝴蝶兰种植大棚,姹紫嫣红的各色兰花把萧瑟寒冬妆扮得缤纷美丽。据悉,这些开花株早已被预定完,将销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区。
近年来,花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销势头良好,惠州的气候、资源、区位优势等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为此,市委、市政府把花卉作为新兴产业来抓,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发展,以惠城区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绿湖园艺为牵头实施主体打造的惠城区花卉产业园,其核心园区一期建成并计划于近期对市民免费开放,为市民带来花卉观赏、插花体验、研学科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免费体验活动。不仅如此,绿湖园艺充分发挥联农带农的作用,带动水口、马安等地花卉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帮助村民就业增收的“美丽经济”。
■园区布局
打造完整花卉产业链
记者从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了解到,惠城区花卉产业园项目主要布局在水口街道和马安镇,主要围绕农业设施、产业融合、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品牌建设和土地流转等进行建设,实施主体共6个,其中绿湖园艺为牵头实施企业。
绿湖园艺董事长刘洪湾介绍,在空间布局上,惠城区花卉产业园主要分为“一心两区一市场一辐射区”。其中,“一心”为核心园区,占地1500亩,以花卉研发、培育、种植、销售、加工、科普等为主;“两区”为马安镇示范区、水口街道示范区,总占地1500亩,以花卉种植为主;市场为花卉批发市场,以交易展览、批发销售、示范种植等为主;辐射区则设在横沥镇,预计开辟1万亩种植基地。
刘洪湾告诉记者,通过花卉产业园的打造,将建立“技术研发—栽培种植—产品展示—销售物流—人才培训—农业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建成后,以惠州市东江湾花卉研究院为技术核心,形成3000亩花卉示范区、3万平方米高档花卉种植区、1万平方米的花卉研发中心,以及花卉组培室、花卉种子库中心,同时还将打造花卉批发市场、花卉交易中心、花卉电商中心、产业联盟中心、花卉加工中心等,完善整个花卉产业链。
■产业发展
年产值过亿,花卉远销海外
绿湖园艺位于水口街道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是惠城区花卉产业园的核心园区,目前一期已建成。走进透明的蝴蝶兰种植大棚,温暖而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里面布置有空调、通风以及喷淋装置,洋兰花苗整齐地码在离地面1米多高的工作台上,安装在大棚中央的中控台随时监测着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穿过种植区、催花区,来到摆满开花株的蝴蝶兰大棚内,一株株紫、黄、粉、白等颜色各异的蝴蝶兰尽情绽放,绚丽多姿。
培育蝴蝶兰是一件非常费心的事,蝴蝶兰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一株蝴蝶兰从试管苗到组培苗最后成长为开花株,一般要三年半到四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七年的摸索,随着设备、技术的全面更新升级,如今的绿湖园艺能出产蒙娜丽莎、青苹果、西施等70多个品种共约150万株的蝴蝶兰,批发价(不含组盆)每株从十七八元到六七十元不等。特别是近两年来推出的马卡龙系列新品蝴蝶兰,因其靓丽的色彩,深受年轻人的欢迎,以往通常只能在春节前夕才“露脸”的蝴蝶兰如今全年可见。
绿湖园艺的蝴蝶兰还漂洋过海远销国外,该公司成为国内供货美国的洋兰培育企业之一。刘洪湾介绍,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绿湖园艺蝴蝶兰出口逆势上扬,带动企业整体产值不降反升。在2017、2018、2019年年均产值1亿元的基础上,2020年全年产值达1.4亿元左右。
“新的一年,我们有信心将产值再翻一倍!”刘洪湾说,惠城区花卉产业园还将新增姜荷花、绣球花、勒杜鹃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花卉,“希望通过产业园的打造,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本土花卉品牌知名度,增大惠州市花卉在全国市场的占有量”。
■助力振兴
引进花卉项目发展“美丽经济”
将花卉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作为省农业龙头企业的绿湖园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除了推进核心园区建设,其在水口、马安布局的示范区也加快发展,联农带农、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开始显现。
站在河堤上眺望,马安镇水贝村的田地里搭起一排排温室大棚,大棚外的空地上,成千上万盆三角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有的长至半人高已经开花;有的只有一尺来长,是刚种好的扦插苗。工人穿梭往来,忙着栽种上盆、运送营养土等。这是惠城区花卉产业园的三角梅示范基地,也是水贝村第一个成功引进落户的村企合作项目,受雇于此的工人大部分是当地的村民。
“水贝村人多地少,剩余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很多劳动力出去打工,导致不少田地荒了。刚好绿湖看中了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班子就琢磨着,怎么盘活土地,带动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就业和集体增收。”水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伟介绍,花卉田园综合体项目从2019年8月开始推动,在村委会挨家挨户做通思想工作后,到2020年6月签订合同,共统筹流转了村里360亩土地,涉及298户村民,还有140亩配合流转的土地可以为项目下来的发展腾出空间。目前,这36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三角梅,共有40多万株,包含常见的10多个品种,部分已经开花,待春节到来时市民游客就可欣赏到成片的花海,“美丽经济”正在绽放。
■联农带农
以基地辐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陈文伟告诉记者,村里目前有50多个村民在三角梅示范基地工作,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村民出租土地也有收入,每亩地每年的租金为2000元。对水贝村民来说,务工收租两不误,增收致富日子更有奔头。
村民陈茂利家有两亩地纳入项目的土地流转中,除了租金收入,他还在项目里当领班,每个月工资有3500元。“以前种水稻,要看天吃饭,除掉成本,一年两造最多也就赚个两千块钱。现在不仅有租金,做工也没种田那么辛苦,一个月都抵得上我种几造水稻了。”陈茂利说,村里赋闲在家的妇女都来花卉基地打工了,不仅能挣一份工资,又能就近照顾家里。
切实享受到项目引进带来的好处后,村里一批正在实施的民心工程也得到村民的支持,进而顺利推进。当前,水贝村“两委”班子正大力开展村道拓宽、文化广场建设、安装节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村里起码有8个项目在同时施工,力争春节前完工。”陈文伟说,当前,水贝村正筹划以花卉项目吸引人流,唱好乡村旅游“大戏”,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朝着建设美丽乡村大步迈进。
除了为当地村民创造就业机会,绿湖园艺还积极带动村民创业,将企业主营的技术要求不太高、营收更加稳定的绿化乔木栽种外包给当地村民做,以基地带动农户,并为其提供种苗及种植技术指导。目前,企业已辐射带动水口、马安一带的农户300多户,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公司正以惠城区花卉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以花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要载体,以规模化标准化花卉种植基地为依托,构建惠城区花卉产业“产+加+销+游”发展新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文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张玉臣 刘福平
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冯雪辉
花卉产业园
一心
■核心园区,占地1500亩,以花卉研发、培育、种植、销售、加工、科普等为主
公式两区公式
■马安镇示范区、水口街道示范区,总占地1500亩,以花卉种植为主
一市场
■花卉批发市场,以交易展览、批发销售、示范种植等为主
一辐射区
■设在横沥镇,预计开辟1万亩种植基地
■园区建成后,以惠州市东江湾花卉研究院为技术核心,形成3000亩花卉示范区、3万平方米高档花卉种植区、1万平方米的花卉研发中心,以及花卉组培室、花卉种子库中心,同时还将打造花卉批发市场、花卉交易中心、花卉电商中心、产业联盟中心、花卉加工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