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地派温泉森林度假区建成营业;2017年,地派镇芒派村被定为全省“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之一;当前,地派镇陈洞村与当地的地派村、渡头村、芒派村一起纳入“田园古村之旅”精品路线……
距龙门县城约40公里、省道353线穿境而过的地派镇,生态优美,群山环绕。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4%、林地面积达27.4万亩。近年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地派立足自身自然资源以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探索产业新模式,引导推广巴戟、五指毛桃、马古栗等南药种植以及地派山茶种植,依托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带领村民走上增收致富道路。
地派镇的变化是龙门县推动乡村振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近五年来,龙门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整治和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蓝田瑶族乡上东村生态果园。
小小茶叶成致富金叶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农村发展的天地很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做“一锤子买卖”,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经过多年发展,龙门县现代农业已经形成了水稻、蔬菜、水果三大支柱产业。该县依据农业大县、“一小时经济生活圈”的优势,打造供粤港澳消费市场的优质农产品,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以提高龙门农产品和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近五年来,为进一步巩固珠三角地区“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生产基地的地位,龙门提出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重点打造特色品牌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在优良生态的加持下,地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导推广巴戟、五指毛桃、马古栗等南药种植以及地派山茶种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并与乡村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龙门县龙城街道陈村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内,农户收割广金钱草。
陈洞村位于龙门县地派镇西南面,曾是省定贫困村,随着山茶种植的兴起和乡村旅游的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陈洞村常年雾气缭绕,土壤富含矿物质,适合茶树生长,当地也一直有种茶的传统。2017年,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当地专门成立了龙门县高桥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起70亩茶园,种植茶树10万余棵。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发展迅速,其作用从最初的扶贫逐渐向产业振兴转变。在此期间,合作社购置全套制茶设备建成茶叶加工车间,注册了“一品桂峰”品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山茶产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据统计,2019年,茶园茶叶产量近1000公斤,产值近30万元,2020年茶叶产量提升至2100公斤,产值约90万元。
产业兴旺,村民收入才能稳步增长。随着合作社一步步壮大,不断有村民加入,茶叶种植规模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而今,山川之气,草木精华,正滋养着陈洞人。一片片小茶叶,俨然成为村民手中的“金叶子”。
“我以前是贫困户,村里合作社开始种茶叶后,我就来帮忙采茶。采茶增加了家庭收入,另外我自己也在帮扶下种植了一些茶树。”陈洞村村民黄土新告诉记者,种植山茶这条致富道路,大家都有信心越走越宽。
据龙门农业农村部门提供资料显示,近年来,龙门县积极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的认定工作,麻榨镇下龙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功申报省级专业镇4个和省级专业村16个;路溪石硖龙眼、龙门大米、麻榨杨桃、龙门三黄胡须鸡、龙门年桔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实施“二十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一定能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龙门县出台了《龙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3年前,龙门县通过实施“二十百千万”工程(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100个产业兴旺示范村、1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南药、茶叶、兰花、杨桃、蔬菜5个万亩特色种植基地),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以绿色、生态、精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力争202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
近五年来,随着龙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龙门县以《龙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为指导,已逐步建成三黄胡须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县级万亩兰花产业园及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龙门农业农村部门资料显示,龙门已成功申报“龙门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龙门三黄胡须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加入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达52800万元。已建成的龙门丝苗米产业园正逐步形成集加工、冷链物流、科研创新、生产示范、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来到位于龙田镇的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让记者颇为震撼。据介绍,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以龙城街道、平陵街道、龙田镇为核心区,总面积463.3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面积约11.09万亩,核心加工区企业共4家。
在核心加工区里,一排崭新的现代化大米加工生产线正轰隆隆地运作。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俊鹏说,除了这条烘干线,该企业还引进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从稻谷变成大米的整个流程皆由电脑控制。目前,该企业还组建了电商团队,通过线上与线下多种渠道推广的方式,帮助当地农业企业、农户提升品牌影响力与销售额。该企业每年带动周边农户超过2000户,实现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回顾过去五年,龙门县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以美丽经济、美丽乡村、美丽服务、美丽心灵、美丽治理、美丽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向和路径。同时,朝着产业特色发展、环境美丽宜居、乡风文明和谐、乡村治理有效、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奋进。
当前,龙门正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发挥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提升比较效益、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村村各美其美、乡乡美美与共,助推龙门县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