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冚村,随处可见质朴的龙门农民画,将村子点缀得丰富有趣;即便是不经意的小角落,几枝探出头的“小花小草”活灵活现,生气盎然。
这些墙画的创作者朱瑞海,村里七八岁的孩子都认识。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画家”,至今仍在江冚村生活创作,村里200多幅墙画都是朱瑞海近3年间创作,成为江冚美丽乡村不可或缺的色彩。
江冚村墙画。
今年49岁的朱瑞海自小承袭父母艺术细胞,虽然父母是农民,但父亲会书法,母亲善剪纸,朱瑞海自小爱画画。他最初学的是油画,25岁那年开始接触龙门农民画,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努力钻研龙门农业历史和风俗、农民耕作习惯等,并将农民画与国画、油画等创作手法进行融会,创作的龙门农民画热情饱满、独具特色。
懂书法会画画的朱瑞海承包了江冚村脱贫攻坚的宣传标语,他会在标语后画上农民画,结果村民很认可这种接地气的田间作品。他作画时,孩子们常常围着他,看得津津有味,还争先加入一起画。
江冚村的壁画“出了名”,朱瑞海被邀请到龙田镇政府救助站从事公益服务工作,为镇上各自然村作画,领取着1550元的稳定“月薪”,他也成了龙田镇家喻户晓的农民画名人,许多单位和村子都邀请他去画农民画。其中,“好人村”西埔村25幅以“好人好事”为主题的农民画墙绘,就是朱瑞海构思并创作的。
江冚村农民画画家朱瑞海。
朱瑞海家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他陪伴在身边照料,因而无法外出务工。“创作农民画工作时间比较灵活,让我既可以照顾家人,又能在闲暇时间游走作画。”为了研究农民画,朱瑞海在楼顶加盖一间小屋作为画室,照顾家人闲暇就在画室里构思创作。
看到村里的孩子喜欢墙画,朱瑞海希望能办个农民画培训班并开个人画展,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农民画。朱瑞海的愿望也许能很快实现,江冚村村小学因合并空置多年,村里计划在村小原址创办文化基地,作为乡村党建和旅游中心,销售江冚村农副特产、文创产品,也作为龙门农民画的培训中心,让村民、孩童乃至游客学习农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