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社官方网站

惠阳知识产权工作成效亮眼 全区有效专利量超2万件

  人工智能主题宣传,知识产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知识产权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日前,惠阳区拉开了“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的帷幕,提升社会公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惠阳区知识产权工作成效亮眼,2024年全区有效专利增量4209件,比增5.5%,全市排名第二,其中发明专利482件,比增53%。

  去年获国家专利奖8项

  近年来,惠阳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活跃,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2024年,全区有效专利量为20594件,专利增量4209件,全市排名第二,其中发明专利482件,新增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居全市第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34项,质押融资额度达28.4亿元,全市排名第三。共获得国家专利奖8项、广东省专利奖1项。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6家,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3家,惠州市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25家。镇隆荔枝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实现“零的突破”。

  知识产权为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和不竭动能。惠阳区以“创新驱动”为核,以“新质生产力”为翼,实现创新创业“量质齐升”。2024年,惠阳入列全国新型PCB产业十大集聚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获认定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规上工业企业总量居全市第二,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近900家、总量全市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1446家、总量全市第一,科技创新主体量质双升。

  构建“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

  成果产出与转化离不开知识产权法律保护。2024年,惠阳区在淡水街道育德华府设立了惠阳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整合了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惠阳工作站、惠阳区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及惠阳区知识产权服务指导站的功能,集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为企业和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

  该中心服务内容丰富,不仅提供企业申请专利,开展企业商标、地理标志注册审核认定工作,开展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咨询宣传、政策研究、协调处理企业专利纠纷和维权等服务,还为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型企业,提供指导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研分析、质量提升等服务,为惠阳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在线上,通过“惠阳商馆”开辟二级专栏,织密公共服务网络,联动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将知识产权服务延伸至园区、镇街,实现服务全覆盖。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据了解,宣传周期间,惠阳举办知识产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知识产权线上线下主题宣传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通过多元渠道提升公众知识产权意识。

  惠阳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构建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的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行动”等系列活动,依托政企银常态化对接机制,打通知识产权转化“最后一公里”,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聚焦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企业向高价值专利培育、专业化运营转化、精准化公共服务保护方向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商标品牌培育、专利导航、宣传培训等重点工作,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向新质生产力高效转化。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通讯员王晓中

编辑:李霞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