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白盆珠镇新和村老党员邱胜尧有个“绿美梦”
一种就是六十载 绿了荒山白了头
邱胜尧在查看树木生长情况。
当下正是植树好时节。在惠东县白盆珠镇新和村一个种满果树的山坡上,一位瘦小的老人穿梭在果林里,只见他时而钻入树下清理枯叶,时而起身查看枝头绽开的花朵……这位老人叫邱胜尧,是一名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
带着后辈一起植树
邱胜尧今年92岁,身体健朗,从小生活在山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将自己“种”在这片山林里,只要看到荒山荒地,他就会立刻植上树,还时常带着儿女、孙辈等一起植树,“不是为了吃果子,是为绿美惠东生态建设作贡献,我会一直种下去。”
“小时候,早上起来总是见不到父亲,因为他早早就出门去种树了。”邱胜尧的儿子邱云辉回忆说,从小他就觉得父亲做事认真负责,总是在树林里穿梭,不是在植树,就是在查看树木生长情况。
年轻时的邱胜尧精力旺盛,能力强,很勤劳,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于1955年成为一名村干部,一干就是二十年。而后,他先后担任过合作社社长、大队团委书记,也做过乡村教师,管理过林场和甘蔗厂。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于1960年4月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晃60多年过去了,“共产党员就是要有信念,要对党忠诚!”这句话一直挂在邱胜尧嘴边。对他而言,年轻时植树,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植树造林,另一方面是出于养家糊口的考虑。靠着种下的果树,他将儿女养大成人。
常年植树手指缠满胶带
60多年来,种树成为邱胜尧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有着丰富种树及管理树木经验的他,在绿美生态建设中,不仅自己带头种树,还经常教村民种树和管理树木。只要有时间,他就穿梭在林间,为果木清理杂草、施肥浇水等。对他而言,山林就等同于家。走在山上,他指着远处一片荔枝林说,“那是我1980年种下的果林”。邱胜尧种了400多棵果树,种类多达12种,包括荔枝、龙眼、桃子、人参果、黄皮等。除了果树,他管理杉树、松树等林木超10万棵。因为常年植树,他的手指缠满了胶带。
“村委会门口看过去,能看到的树,基本都是邱胜尧种的。”新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赖碧科说,邱胜尧的事迹家喻户晓,他的坚持换来了村民的认可,他也一直是村里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近年来,赖碧科号召村里的40多名党员和邱胜尧一起植树造林,为绿美惠东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等新一批树苗到了,我再去村里多登记几棵。这里种一点,那边再种几棵,开花的时候就很美啦!”邱胜尧兴致勃勃地在自家门前的小菜园边挥舞铲子,往树穴里填泥土,他憨笑着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种下去。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特约通讯员朱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