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社官方网站

宝口镇培育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文化和茶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宝口镇培育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文化和茶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茶为媒串联特色旅游路线

在联和村的茶文化宣传阵地项目主体建筑基本完工。

  2024年,惠东县入选国家“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根据前期申报的实施方案,惠东县围绕“四个创新机制”谋划了10宗支撑项目,主要集中在白盆珠镇和宝口镇。其中,围绕西枝江源红色文旅融合建设项目和西枝江源特色产业建设项目,宝口镇进一步细化制定了“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建设项目库。

  从项目库来看,宝口镇一方面建设“一核三点”,一方面整治提升塘南村整体风貌,以推进“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其中,宝口镇依托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以具有悠久种茶历史的联和村为据点,打造镇域茶文化宣传阵地,助力茶产业实现茶园提质、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创品牌全镇茶产业协同发展

  据介绍,宝口镇联和村村民历代以种产茶叶为主要谋生方式。本世纪初期,联和村南坑村民小组村民整修了茶园,开始找回老茶树、引种新的茶叶品种,2015年“宝溪口”品牌获评“广东省十大名茶”,2023年“火烧窑”客家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宝口镇委、镇政府的引导扶持下,联和茶叶生产逐步走上正轨,通过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现已带动全村种植超35户,总种植面积达到1900多亩,这便是宝口镇发展茶文化产业的成功试点经验。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宝口镇党员干部在全镇范围开展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梳理宝口镇茶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瓶颈。发现该镇茶产业规模小,多以家庭作坊式简单加工为主,结构单一,缺乏产、制、销链条,经济效益差。部分茶企品牌意识不强,炒茶手法繁杂,茶叶品牌多、乱、散,包装参差不齐,茶农品牌意识淡薄。同时,缺乏茶叶深加工龙头企业,未能制定一套生产规范标准。

  为解决上述产业发展瓶颈,在市、县、镇各单位的大力推动下,宝口镇创立“宝口和茶”品牌逐步联合全镇茶产业协同发展,并成立村办企业专门运营(惠东县联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近年来,宝口镇政府主动争取各级资金、政策支持,先后投资约550万元,在联和村建立茶文化宣传阵地。推动组织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加工厂,构建茶叶收购、加工、展销为一体运营模式,规范生产流程,提高效能,进一步打响宝口镇茶叶品牌。

  茶文化宣传阵地项目雏形初露

  走进宝口镇联和村,一栋崭新的连廊建筑已完成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我们在建筑外观设计和茶叶包装设计上都注入了巧思,从正面的角度看建筑主体是一个‘和’字,而包装则是融合了宝口镇各村的特色元素。”宝口镇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茶文化宣传阵地项目已完成茶场厂房加工区、茶叶展示厅、玻璃连廊、门楼所有结构施工。工人们正抢抓工期,进行内部各功能室的墙体砌筑作业。

  据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有600多平方米,里面设有加工区、展销区。“加工区主要以加工绿茶、红茶两大茶类为主,展销区则将结合研学方面等内容。二楼将建设直播间。”宝口镇有关负责人说。

  建成后,既可为附近茶农提供茶叶分拣和一体化加工服务,还可以利用茶叶深加工,延伸茶产业链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吸引周边村民就近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除了建设茶文化宣传阵地项目外,宝口镇政府还聘请专业乡村规划设计人员,依托联和村原有的茶园种植资源,拓展茶旅产业,建设火烧窑茶体验中心和茶山景观栈道,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等。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新业态,建设星空生态民宿,建设自然驳岸、鱼鳞坝等。

  “我们计划以镇茶文化产业为突破点,串联起全镇各村居特色旅游路线,推动森林康养、特色民宿建立,培育出茶树种植规模化、茶叶加工制作精细化、茶文化和茶旅游产业化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宝口镇有关负责人说。

  一核三点

  以塘南村为核心

  建设红色文化展览中心、红色生态公园,打造城镇名片;

  以联和村为据点

  建设宝口联合康养生态露营基地、建设联和南坑茶产业文化阵地、建设生态碧道,打造产业标杆;

  以大围村为据点

  建设生态碧道、建设宝口镇大围合水坝公园、推进红色旧址周边环境整治,打造文化阵地;

  以新化村为据点

  推进崇吉楼、永吉楼等红色旧址修缮以及周边环境整治,打造红色遗址。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特约通讯员钟裕鸿 通讯员徐鸿韬

编辑:李霞
上一篇: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