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精准把脉!惠州水务集团为流江村开下内涝治理的“良方”

“我”最怕给大家添麻烦了
从前,最讨厌的就是下雨天
不管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
更别提台风
都会被安上“逢雨必涝”的罪名
“我”深知这确实给老百姓的生活
带来了诸多困扰
轻则村道路面积水
重则水漫村屋 

过去半年以来
依托金山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惠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聚焦群众所思所盼
对“我”进行把脉诊疗 

“我”名叫流江村
“逢雨必涝”曾是“我”心里一大“老大难”问题
“严重时,雨水都淹到我大腿的位置”
“我们雨天都寸步难行啊”
“一楼的店都进水了”
……
年年如此,村民们都苦不堪言

为了精准施策、科学施工
惠州水务集团也精心组织
认真研究前期资料、实地调研
悉心体察民情、充分听取民意
深挖解决流江村内涝问题的难点
召开会议确定流江村内涝整治方案

经把脉诊断
造成“我”积水内涝的原因有二
01
随着惠州市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流江村逐渐被周围林立的高楼紧紧包围在中间,成为城中村。周边市政道路地势较高,流江村所在区域地面高程较低,造成了村内低,四周高的地势现状。村内低点高程为13.89m,周边市政道路高程为16~19m,积水最严重时达到50-70cm。
02
村里排水管网日渐老化,且地下管网雨污混流,混流管过流断面偏小,管径均在DN400~DN500,排水过流能力不足,且混流泵站抽排能力也不足。此外,市政雨水管道埋设深度不能满足村内新建重力流雨水管道高程接驳。
经过诊治之后,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相信大家都想看医生给“我 ”开的处方

金山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流江村雨污分流内涝整治工程于2021年上半年已施工完毕,主要是为了从源头上解决村里排水能力不足造成的内涝问题。在流江村内部新建一套雨水管网(雨水暗渠)及排涝泵站,雨水主管敷设在村内主干道上,起点分别设置在流江村路思源百货处、新地花园西门以及真思唯实业有限公司等3个地方,在最低点收集雨水后,通过新建d1200雨水顶管顶至新建泵站内,再通过泵站提升,分别向北排到西枝江、向南排到白鹤地路现状雨水管。本次共新建2822m的雨水管道、雨水暗渠,其中包括新建3座排涝泵站。排水管网服务面积约为10.7公顷,工程量包括新建污水管156米、雨水管2300米、污水检查井5座、雨水检查井30余个、暗渠检查井60余个及一系列雨水篦子等。新建雨水泵站采用一体化泵站,同时,改造现状混流泵站,加大混流泵站规模。
目前,新建污水、雨水主管及一系列支管、井座已埋设完成,1号泵站及2号泵站已安装并投入运行。 
图片:黄大铭
如今,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有所改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百姓是怎么说的
↓↓

辖区环卫工人:原先流江村雨后积水挺严重的,水最高时淹到大腿的位置,现在经过雨污分流内涝整治之后有了很大改善,短时间的雨水能够很快排干,不过雨一直不停下,时间长了肯定也会有积水。 

村里低洼处的一位商户老板:我来流江村开店做生意才两个多月,开张时,村里雨污分流整治工程已经完工。听当地的村民说,以往一下雨村里就积水,一般淹到膝盖上面的位置,差一点会灌进店里,给周边住户的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如今,经过整治,一下雨就自动开启泵站抽水,所以不会有从前一下雨就积水的情况出现。 

其中一条岔路上的商户老板 : 从前,流江村雨后积水的情况确实比较严重,大概积水来到大腿的位置,特别是下大雨,我所在位置的后面那些一楼的房子都进水了,有几辆小车也在水里泡着。如今,政府对村里积水问题进行整治之后,有相对好转。下小雨没有问题,下大雨还是有积水。说实话,政府为了解决这里的内涝排水问题也花了很大代价,但是没有完全根治,估计要待流江村与周边这几条岔路疏通,并对相关设施配套完善后,才能得到彻底解决。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河南岸村委员陈先生:2017年起,流江村附近修建道路和小区,道路逐渐高建,造成村内积水问题。起初,村委会自筹资金做了排涝站,2021年惠州水务集团在这边重新做了泵站,工程主要是处理最低洼地区的内涝,这个位置由于地势影响已经完全无法排水。当时我看着施工是做了两节管,一节管沉到六米以下,把水往上面抽,再往惠沙堤那边排。目前,排水问题相对已有所缓解,以前稍微一下暴雨,雨水就浸得很高;现在基本上能够及时排走。原先下雨天给这个十字路口附近住户的出行造成了极大困扰,经常有人向村委投诉,现在投诉也减少了。

排水管网
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雨污分流内涝整治
让雨水、污水
彻底“分手”
从此“各行其道” 

图片:黄大铭 

图片:黄大铭
惠州水务集团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雨污分流内涝整治工程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是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也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民生工程 

流江村村民雨天出行的路正在不断畅通
压在“我”心上的大石头也逐渐落下
未来,在村道与周边市政道路疏通
并完善相关配套后
村里“逢雨必涝,雨水久积不散”等问题
将会永远成为历史 


采写:纪咏宁
图片/视频:黄大铭 肖凯

编辑:郑惠纯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