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西区街道助力千亿级新兴产业园建设,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力争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西区街道城市风貌。
近年来,大亚湾西区街道借力区位优势,通过突出新兴产业群发展、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等举措,吸引了536家工贸企业落户,逐步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与先进材料、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多元化的项目产业集群。2023年,该街道辖区常住人口30.5万,工业总产值948.5亿元,是全市人口聚集度、经济活跃度最高的区域之一。2024年,西区街道紧紧围绕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区,力争今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谋划蓝图
助力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构建“一核一轴三园多节点”发展格局
西区街道辖区内的新兴产业园为惠州市七大千亿级产业园之一,是惠州“3+7”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为21.4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2023年以来,西区街道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园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以“空间增量”促“发展质量”,加快打造融深融湾“桥头堡”,完成了北部片区30宗近62公顷零散土地整合,举全街道之力狠抓南部片区征收搬迁和开发建设工作,完成土地征收11117亩,15个村签订村场置换协议。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给予西区街道的目标定位。近年来,该街道以“服务企业”为抓手,通过完善园区基础配套、织密园区网格单元建设等举措,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西区街道联合有关部门在新兴产业园周边企业建设流动摊贩疏导点10个,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破解园区重点企业周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敏华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行政部副总监江鹏说:“流动摊贩疏导点的设立解决了我们企业门前的占道经营问题。现在我们的前门不仅更加干净卫生,大家出行也更便利了。”
今年初,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正式启动建设。得益于当地良好的配套和服务质量,该创新走廊已吸引了10家企业、科研院校和3家金融机构进行集中签约。截至目前,坪山河两岸已布局科翔8GWH钠离子储能电池、新明海用户侧储能设备、顺为半导体芯片封装、江丰电子半导体靶材等30宗高科技项目,总投资约251亿元,总产值约480亿元。
因地制宜
推动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今年来,西区街道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整合利用资源禀赋,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收益,推动全区产业布局、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致富增收“三方共赢”,实现村集体经济“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转变。
将四分之一地块建厂房划归村集体产权并整体包租20年给企业,剩余土地由合作企业自主运营引进高新产业……在樟浦村,西区街道推动零散分布的土地整合形成44.89公顷的连片土地,解决了该村以往土地各自分散,且一直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的发展困局。“把村里的低效闲置土地进行‘产村合作’、盘整收储、规划调整、产业用地挂牌出让及优化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不仅能为大亚湾相关产业布局提供土地资源支撑,同时也实现本村土地集约高效开发利用。”西区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产村合作”项目的开发建设,该村集体收入将由原来的1270万元跃升至6195万元,增长近4倍。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入驻,也将为村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我们把村里获得的征地款优先用于扩大再生产,投入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产业项目。”东联学佬坝村民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把村里一片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厂房,并通过固定资产出租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自此开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之路。历经多年的发展,学佬坝村民小组又抢抓机遇将村企合作获得的2.3亿元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全资建设联益科创园,引进具有链条效应的龙头企业,带动下游企业共同落户园区。同时,通过收取租金、共同参与园区物流及管理等方式增加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项目完工后,预计每年创收约2184万元,增长近10倍,每人每年分红约5万元。”该村民小组相关负责人说。
“房前屋后的电缆消失了,巷道里的天空更加清爽了。”新寮村村民黄伟雄说,自从开展“三线整治”后,村里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前来租房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自今年3月新寮村被确定为惠州市“百千万工程”重点提升村以来,西区街道积极配合市、区相关部门开展该村“三线整治”工作,共同探索走出一条“三线整治、四网合一”新模式,走出一条低成本、易维护、无后患的“三线”整治新路子。“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村里和街道主要负责统筹建设‘四网合一设备箱’,并下沉一线挨家挨户做通村民工作。今年9月,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还牵头在我们村举行现场会向全市推广。”新寮村党总支书记黄振忠介绍,此次整治实行“主干共享、路由共享、光箱共享、末端自建”模式,将新寮村划分为9个片区,建设7个“四网”总设备箱、115个72芯二级光分箱、636个楼栋箱。从机房到总箱、总箱到分箱、分箱到楼栋箱的光纤都统一铺设。
改善民生
“吹哨+报到”联动解民忧 推动城中村变身现代化小区
“不到1天的时间,我们与工地楼盘的劳务纠纷问题就得到妥善解决。”市民李先生点赞道。今年,李先生通过电话向西区街道山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反映1例劳务纠纷问题。接到诉求后,山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迅速联合区城乡建设和综合执法局、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西区派出所、西区街道办等多个部门上门化解纠纷,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近年来,西区街道依托大亚湾开发区“和美网格”治理体系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综合网格为基础单元,以“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系统为载体,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主动作为,各方力量联动支撑,通过网格“吹哨”反馈群众诉求,联合“应哨”部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有效避免群众多地跑、多地问、多地等,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目前,该街道按照“分管统筹、驻村部署、网格落实”的工作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58个基础网格,形成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党群中心工作人员、双百社工为专职网格员,全体干部职工下沉网格的“和美网格”治理新路径,确立工作随网格转、人员随网格转、资源随网格转、奖惩随网格转“四个转”的工作目标,打造西区“和美”治理新格局,确保“干部沉下去、问题带上来、感情浓起来”。
“三年来,我们推动老畲村三大屋、河边地、新联新村、新寮村相继成立物业公司,实行‘城中村社区化’管理。”西区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大亚湾人口最密集、城中村分布最广泛的区域,他们在全区率先引入“社区化”治理思维,以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三线”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和道路提档升级等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中村居住环境,同时出台《关于做好出租屋管理的通知》,组织辖区全部出租屋的产权人、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压实主体责任,指导村(社区)探索物业管理模式,开展居民自治。“我们将持续总结辖区城中村实行‘社区化’管理经验,努力推动更多城中村变身现代化小区。”西区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通讯员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