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大亚湾区级非遗将新添两成员

  大亚湾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将新增2名成员——大亚湾鱼露鸭制作技艺和西区客家艾粄制作技艺。记者从大亚湾区获悉,经各街道(单位)申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评审、公示和报区管委会审定等环节后,这两项制作技艺将入选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苏明花入选大亚湾渔家汤圆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观松入选为大亚湾渔民朝拜仪式代表性传承人。

  大亚湾作为沿海地区,老百姓都习惯用鱼露制作美食,把鱼露代替盐和生抽、豉油来普遍使用。其中鱼露鸭是当地代表性菜式之一,逢年过节、婚宴等喜庆日子,当地人都会制作鱼露鸭宴请亲朋好友。近年来,鱼露鸭在惠州“我爱东江菜·寻味大亚湾”系列活动中获得“大亚湾区十大最受欢迎东江菜”等荣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师傅在烹制鱼露鸭。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鱼露鸭看似简单,但从杀鸭子到烹制完毕需要近两个小时。首先将鸭子处理干净后,将花生油烧热,然后将整只鸭子放进热油中煎炸,直至鸭子周身呈金黄色。然后将热油倒出,捞出鸭子,在锅中倒入适量的鱼露熬热,将过油锅的鸭子放入鱼露中熬煮,其间适量加水,大约一个小时后,直至鱼露渗透到鸭子肉中。鸭肉与鱼露的味道融合到一起,两种味道交融中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美味。用鱼露烹饪的鸭子,散发出一股海的味道,寄托着游子对家乡的眷恋。

色香味俱全的鱼露鸭。

  客家艾粄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为适应和改变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独特饮食。清明时节要做艾粄,有俗语“吃了野艾粄,肩头磨得损”,意喻马上要进行春耕,进入农忙季节,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饮食文化内涵。西区客家艾粄广泛流传于大亚湾各地,种类很多,如芝麻馅艾粄、萝卜馅艾粄,它们是客家人日常生活美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西区客家艾粄。

  大亚湾西区塘尾村村民叶友兰家将制作客家艾粄的手艺代代相传。今年61岁的叶友兰是一名普通家庭主妇,热心公益,是塘尾村“最美村嫂”。她从事艾粄制作35年,制作的艾粄在西区远近闻名。她结合当地的气候、饮食习惯,在制作工具、原料筛选、制作工序等方面进行探索改良,形成了独具本土特色的艾粄制作技艺。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温艳娜 陈世祝

  大亚湾6项非遗项目

  ●省级非遗项目:大亚湾渔家婚嫁

  ●市级非遗项目:大亚湾渔民朝拜仪式

  大亚湾大王爷节

  ●区级非遗项目:大亚湾渔家汤圆

  大亚湾鱼露鸭制作技艺

  西区客家艾粄制作技艺

编辑:张清瑜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